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 《光與我們的生活》教案
(5)匯報、交流活動結果。
(6)結合望遠鏡實物,小組討論、制作一架望遠鏡。
六、布置作業:
學生制作土照相機
1.教師講解演示制作方法(參照教材圖示)
2.教師指導學生制作
3.教師評價和展示學生制作情況
4.學生用土相機做照像游戲
(以上制作活動,可根據時間情況課外進行)
七、板書設計:
凸透鏡
凸透鏡:中間厚 邊緣薄
距紙屏近,距蠟燭遠 縮小
距紙屏遠,距蠟燭近 放大
八、教學后記:學生通過實驗,明確知道了凸透鏡的作用。
14、照相機和眼睛
一、教學目的要求:
(一)過程與方法:
1.嘗試制作照相機和眼球的實物模型;
2.能夠解釋照相機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二)知識與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構造;
2.了解照相機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照相機、眼球的模型或構造圖;分組材料:放大鏡一個,燒瓶一個,墨汁一瓶,硫酸紙一張。
學生準備:每組可能帶來照相機或照相機說明書;一組為單位到照相館了解照相機工作原理。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眼球的基本構造。
難點:能夠解釋照相機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光使我們的世界變得如此的絢麗多彩,于是人們想方設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麗景色,誰能做到這一點呢?是照相機,人們根據光學原理設計制造出照相機。相信大家都拍過照,有沒有誰自己使用過照相機呢?
2.提問:關于照相機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3.提問:關于照相機你們還想研究什么?
4.教師設疑:教師出示兩張照片的投影,一張清晰,一張模糊。注意觀察,發現什么?
5.討論確定研究方向和問題。
(“關于照相機你已經知道什么??”一問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講或不講。“還想研究什么”雖是一句套話,但確實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及引導學生探究方向的簡單有效地一招。而教師的兩張照片,引發了本課探討的主要內容,照片的清晰與否首先引發對相機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學生認識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認識,其次,也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別是近視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識與思維方法的鋪墊。這是教師主導地位,實現有效幫助的重要環節。)
(二)新授:
1.討論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1)提問:有誰已經知道照相機是怎樣拍出照來的?
(2)談話:請你們介紹課前搜集的一些關于照相機的資料。
(3)出示相機,再請學生猜想并交流相機的工作原理。
(4)小結相機的工作原理:相機將恰當量的光線透過凸透鏡聚焦在膠片上形成圖像,調整光圈(光線通過的小孔)和曝光的時間,就能控制透過光線的量。
(5)指導分析照片清晰與模糊的可能原因。
(6)簡單介紹“傻瓜相機”:這種相機能自動測量景物到相機距離,進行自動調焦,高度自動化,即使缺乏攝影經驗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師板書:照相機:鏡頭(凸透鏡、速度、光圈、調焦)
機身(暗箱、快門、扳手)
膠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講述:眼睛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最精密的“照相機”。誰來說一說,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機”?(
(2)提問:同桌之間相互觀察眼睛,你有什么發現?(稍侯提示,對照照相機工作原理,說一說猜一猜眼睛是怎樣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