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
(二)發電的實驗
水輪的轉動,會帶動發電機的轉子旋轉。發電機轉子轉動起來就能產生電嗎?
(1)用一條較長的棉線緊緊地纏在小發電機的軸上。
(2)把發電機兩端的接線口連接一個燈泡形成一個閉合電路,發電機相當于簡單電路里的電池。
(3)固定好發電機整個裝置。首先可以用手先轉動一下發電機的軸,看是否能讓燈泡亮起來;然后再快速地拉動棉線,使發電機的軸高速轉動。觀察燈泡的亮度與用手轉動軸時的亮度有什么不同。這個活動說明,發電機軸的轉動是可以使發電機產生電的,并且軸轉動的速度越快,發電機產生的電就越多。
結合兩個活動,嘗試描述水電站將水流具有的能量轉換成電能的過程。
(三)討論:水力發電站利用水力來發電,它能把水流具有的能量轉換成電能。下面的發電站,是把什么形式的能量轉換為電能的?你知道更多不同類型的發電站嗎?
除了水能可以轉換成電能外,還有核能、風能、熱能、太陽能等都可以轉換成電能。
你還知道更多不同類型的發電站嗎?
發電的原理實際上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變為電能,那除了水流的能量、核能、風能、熱能和太陽能以外,在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這些能量是否可以轉換成電能?
(四)抽水蓄能電站
發電廠發出的電,如果沒有被用戶用完,那么剩余的電,會到達哪里?是繼續循環利用,還是浪費了?抽水蓄能電站的作用,就是當發的電超過需要(用電低谷)時,利用多余的電力把處于低地勢的下水庫的水抽到高地勢的上水庫里儲存起來(把電能轉化為勢能);待需要增加發電量(用電高峰出現電力不足的情況)的時候,再把上水庫的水放出來進行發電(把勢能轉化為電能)。
(五)討論:請說說課本77頁的圖中從光能開始,最終轉換成聲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哪些能量形式的轉換?
光能被植物轉換成生物能貯存在植物體內,生物能通過果實被孩子(波波)消化后轉換成身體內的能源物質(如脂肪)儲存起來。然后,脂肪釋放出化學能,轉換成物體運動的動能(踏腳踏車),帶動發電機。發電機把動能轉換成電能傳給電熱爐,電熱爐把電能轉變成熱能,熱能把水壺里的水燒開,水蒸氣沖出水壺的壺嘴,轉換成聲能發出聲音。
三、課外作業;網上學:太陽能利用的調查
第五單元
變化著的地表
14 大地的變遷
教學目的: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
2.了解化石的作用。
重點難點
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本圖片。
同學們,小伙伴們結伴去郊游,他們在哪里發現了什么?請大家認真觀察。
出示貝殼鑲嵌在巖石里的照片。
海里的貝殼怎么會出現在山上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四課《大地的變遷》(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探究海洋生物化石出現在高山上的原因
1)
猜想與假設
指導閱讀p82圖文
把我的猜想和其他同學的猜想填寫在課本p82“我的猜想”上。
2)尋找證據
a. 在高山上發現的古代海洋生物三葉蟲化石。
b.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的一座山(圖上的巖層是海底的顆粒沉積物)。
c.在阿爾卑斯山上發現的海洋生物菊石化石。
d.喜馬拉雅山的某些山峰每年會長高幾厘米。
3)思考與結論
把收集的證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嘗試作出合理的解釋。(地殼變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