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材分析
“練一練”是體積單位的換算,先把較大單位的數量換算成較小單位的數量,再把較小單位的數量換算成較大單位的數量。類似的這些換算在長度單位、面積單位、質量單位里都進行過,學生有換算的經驗,知道可以利用小數點向右或向左移動位置的辦法解決。完成這里的“練一練”,可以把已有經驗遷移過來,著重思考把小數點向哪邊移動幾位,并對這樣做的原因作出解釋。
練習七第2題把面積單位的換算與體積單位的換算對比著進行,目的是體會它們在換算時的相同與不同。無論哪類計量單位,只要是較大單位的數量換算成較小單位,都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只要是較小單位的數量換算成較大單位,都把小數點向左移動,這是規律,是共性。而小數點移動的位數是由進率決定的,進率分別是10、100、1000,小數點分別移動一位、兩位、三位。獲得這些體會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知識與技能的范疇,更是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方面的發展。第4題里升與毫升的換算,四年級(下冊)教材里曾經進行過。現在進行這些換算,不限于整數范圍內實施,對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的理解也比過去深刻。把升為單位的數量改寫成立方分米為單位,把毫升為單位的數量改寫成立方厘米為單位,能加強1升等于1立方分米、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的認識,更好地把體積單位組織起來,便于記憶和應用。
八、 拼拼,想想——體驗表面積的變化。
實踐活動《表面積的變化》專題研究幾個相同的正方體(或長方體)拼起來,得到的立體與原來幾個正方體(長方體)表面積之和的關系,發現并理解其中的變化規律,發展空間觀念。
“拼拼算算”這個欄目,先研究用正方體拼的情況,再研究用長方體拼的情況,后一類情況比前一類復雜。研究正方體拼成長方體,從兩個正方體開始。選用體積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每個面的面積都是1平方厘米,有利于體會到表面積的變化。
用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出長方體,可以上、下兩個面拼,也可以左、右兩個面拼,還可以前、后兩個面拼。從現象看,似乎拼法不同。其實,各種拼法沒有實質性的差別。首先是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是2個正方體體積的和,每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長方體的體積是2立方厘米。其次是每種拼法都減少原來的2個面,這是正方體拼成長方體時發生的變化,也是這次實踐活動的研究內容。在兩個正方體拼成長方體的圖示中,可以體會減少的2個面分別在兩個正方體上。拼的時候,這兩個面相重疊。
用3個、4個甚至更多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一行,拼成長方體,表面積比原來減少幾個正方形面的面積?教材讓學生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邊填表。發現的規律要幫助學生分兩個層次歸納和交流:一是關于拼的步驟。2個正方體一步就能拼成長方體,3個正方體要分兩步拼,4個正方體要分三步拼……二是關于減少的面積。2個正方體拼,比原來減少2個(一對)正方形面的面積;3個正方體拼,比原來減少4個(兩對)正方形面的面積;4個正方體拼,比原來減少6個(三對)正方形面的面積……
用兩個相同的長方體拼,情況比較復雜。由于長方體三組面的形狀、大小不同,只有把完全相同的兩個面重疊,才能拼出較大的長方體。因此,一般有三種不同的拼法。教材讓學生通過操作,了解三種拼法。再看著各種拼法的示意圖,思考每種拼法減少的面積。在體會三種拼法減少的面積不同之后,找出拼成的大長方體中,哪個表面積最大,哪個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