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教材分析
3. 觀察物體,獨立發現正方體的特征。
由于正方體比長方體簡單,又有認識長方體特征的經驗,所以正方體特征的教學會比較輕松。教材先提出“正方體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這個研究課題,讓學生在獨立探索以后,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盡管正方體的特征比較簡單、容易得出,教學也不能過于倉促。仍要讓學生指指相對的面、相對的棱,說說得出結論的過程與方法,想想“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與“12條棱長度相等”之間有什么必然聯系……使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以及數學活動的能力都得到發展。
二、 展、折,想像——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第12頁教學正方體、長方體的展開圖,這部分內容的教育價值和教學要求,在前面介紹本單元教材編排特點時已經闡述,不再重復。這里主要分析教材,提出教學建議。
1. 初步知道“展開圖”的含義,加強對正方體的認識。
例3先教學正方體的展開圖,原因仍然是正方體的特征比較簡單。例題詳細展示了把正方體紙盒展開的步驟,用紅線標出每步剪開的棱,最后還把剪開后的紙盒攤平。引導學生首次經歷立體到展開圖的轉化過程,從中明白展開圖是平面圖形,清楚地看到展開圖由6個相同的正方形組成。教學這道例題要注意反思,即得到正方體展開圖以后,要回憶是怎樣展開的,思考為什么展開圖里有6個同樣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邊與正方體的棱有什么聯系……通過反思,既加強對展開圖的認識,又加強對正方體特征的認識,更通過立體與展開圖關系的思辨發展空間觀念。
除了依照例題設計的剪法展開,還可以沿其他的棱剪。“大象”卡通提出的要求,是讓學生再次進行展開正方體的活動,體會沿著不同位置的棱剪,得到的展開圖形狀不同。但是,展開圖由6個相同的正方形組成,每個正方形的邊都是正方體的棱是相同的。從而理解正方體展開圖既有多樣性,又有確定性。多樣性是剪法不同的結果,確定性是正方體的特點決定的。
2. 自主研究長方體的展開圖,加強對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的展開圖安排在“試一試”里讓學生剪紙盒得到,學習正方體展開圖的經驗和體會能支持他們主動地操作、交流。沿著哪幾條棱剪?在教材里沒有規定,可以自主選擇。因此,得到的展開圖也是多樣的,在每個展開圖里都可以看到6個長方形,從而體驗了長方體展開圖形狀的多樣性和組成的確定性。卡通提出的“從展開圖中找到3組相對的面”是富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細致地研究展開圖,并把展開圖與立體聯系起來思考。要鼓勵學生進行展開圖→長方體→展開圖→長方體……的折、展活動,反復地看展開圖里的每一個長方形,想它在長方體的位置;看長方體的面,想它在展開圖里的位置。在體驗立體與展開圖相互轉化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另外,在展開圖上想長方體的長、寬、高,并把長、寬、高轉換成展開圖中各個長方形的長與寬,也有益于空間觀念的發展,還能為表面積的教學作鋪墊。
3. 判斷哪些圖形折疊后能圍成正方體或長方體,加強對體的認識。
第12頁“練一練”第2題提供的每個圖形都由6個相同的正方形組成,判斷這些圖形中哪些折疊后能圍成正方體。第14頁第5題的每個圖形都由6個長方形組成,判斷哪幾個圖形能折疊后圍成長方體。其中部分圖形圍不成正方體或長方體的原因是,折疊的時候部分正方形或長方形重疊,構不成有6個面的立體。因此,這兩道題一方面加強了展開圖與立體的轉化,另一方面加強了對長方體、正方體都有6個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