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美術教案新(上)
二、欣賞導入
1、師分別出示鎖編紋樣范作:“同學們,這些紋樣美不美呀?你們知道是怎樣做成的嗎?別急待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2、分解紋樣:
請一名學生上臺來拆一個紋樣,展示給其他同學看,并說一說它變成了什么?
教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紋樣現在變成了紙條,好,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用紙條來鎖編粘貼成各種紋樣。”
三、發展階段
1、指導回憶:“同學們玩過風車嗎?知道風車是怎么做的嗎?”
請一位學生上臺,用剛才拆下來的紙條做一個風車。
小結:“剛才這位同學做風車又快又好。不過你們發現什么秘密沒有?”
學生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很仔細。我們今天做的紋樣要4根紙條才能鎖編成一個紋樣。這個紋樣就叫風車結。怎樣鎖編風車結呢?”
2、自學:請同學們看清風車結鎖編步驟圖,相信同學們是能夠看懂的。然后用小刀裁16根或更多的等寬、等長紙條,邊看步驟圖邊鎖編成許多風車結。用風車結來制作其他物品。
四、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1、用紙帶進行穿編,做成籃子、提包、杯墊,信插等物件。
2、作業要求:
a、剪切的紙條寬度基本均勻、光潔。
b、制作精細、花樣繁多、色彩豐富。
3、老師巡視,個別輔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五、作品展評及小結:
1、肯定全體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精神。告訴學生靈巧的雙手是自己鍛煉出來的,敢于動腦動手才會有所創造。
2、展示優秀作業。
3、鼓勵學生課外嘗試紙條穿編其它的圖案。
作業:用紙帶進行穿編,做成籃子、提包、杯墊,信插等物件。
板書:紙帶穿編
經線
緯線
小結:
第18課 會走的玩具
教學目標:
1、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會走的玩具。
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協作精神。
3、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設計和制作,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難點:如何種使玩具走起來。
教具:舊掛歷紙、包裝紙、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彩色紙等各種繪畫和手工材料。
學具:舊掛歷紙、包裝紙、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彩色紙等各種繪畫和手工材料。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通過欣賞會走的玩具,了解會走玩具的制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小朋友經常去玩具店,肯定認識了不少玩具,老師知道你們一定非常喜歡,告訴老師你最喜歡什么玩具?
除了這些,我們還能在許多書上看到許多小玩具圖片,比如藍精靈、機器貓、唐老鴨,還有什么?
老師也喜歡玩具,而且我也會做各種各樣的小玩具,今天我把它們都請過來了,小朋友想見見它們嗎?
二、欣賞階段
1、出示各種玩具。
2、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玩具與我們平時做的,畫的有什么不同?(它們都能站能走。)對了,那我們就叫它們“會走的玩具”好嗎?(板書課題:會走的玩具)
三、發展階段
1、我的玩具為什么會走呢?你發現了嗎?誰到上面來仔細觀察一下。(師出示玩具車子、圣旦老人、人)
因為車子有輪子、人有腳。還要有推力或外力的作用。
2、引導學生欣賞會走的玩具: 還有一些玩具是如何走的?(用手指撐著走)
3、教師講解會走的玩具的制作方法:(以會走的玩具公雞為例)
a、 設計草圖。
b、 選擇合適的色彩卡紙,剪出各部分—身子、翅膀、嘴巴、雞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