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 (名師研討課)
竇桂梅(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林沖棒打洪教頭》,課眼是“打”。這打體現的是充滿矛盾的林沖的一生性格的縮影。作為教者,只有走到林沖的心里,方能“打”出味道,方能“打”出力量,打出性格,打出性格,進而打出教學的風格。
“仁忍”的氣度
學生說林沖是一個很能忍的人。高俅不殺人害命,置他死地,他是不會上梁山的。沒有“把得牢”愛情、沒有“把得牢”事業……發配路上,沒打洪教頭之前,仍以期相安無事、平安到達發配地,可謂夠“仁”的了。當他的腳被
“滾湯”泡得紅腫了時,明知是董超、薛霸有意所為,可還是忍氣吞聲,“自去倒在一邊”睡了……
師:林沖可是禁軍的教頭,怎么連說“不敢,不敢”呢,他想些什么呢?
生:他想,我現在是一個被流放到的犯人,不能再惹事生非了,不能給柴大官人惹麻煩。生:他會想,人家柴進好好招待我,我給柴進一個面子,不和洪教頭計較。
生:他是柴進家的教頭,我可要給他點面子。
生:林沖也給自己留點余地,萬一真打不過別人呢。
師:是的,林沖說“不敢,不敢”,一是不想再惹禍事,二是考慮柴進面子,三是也為自己留有余地。同學們可說得真好。你覺得這林沖——?
生:真為自己想得周全!
師:(板書,想得透。)你還讀出了什么?
生:我覺得他還特能忍。
師:如果你是林沖,如果別人一再強調你是犯人,還嘲笑你沒真功夫,你會怎么想?
生:我會非常氣憤。
生:我不理他。
生:我會這樣說:“大家好,我非打死你不可。”(眾笑)
師:特殊的時候我們要用特殊的詞來表達的情感。有一位著名作家寫過一本書,題目叫做《狗日的糧食》,來表達復雜的情感;有時候兩個十分要好的同學見面互相稱呼“野豬”來表達親昵之情。這里這位同學用說明實在是忍不住了。但林沖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