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 (名師研討課)
……
生:林沖真是謙虛,有這么好的武功一開始還不愿意比試。
生:面對招招致命的洪教頭,林沖也不生氣。你想啊,我們比武又不是拼命,你一來就想打死我,能不氣人嗎?可林沖還是忍住了。
師:很有見地,你說呢?
生:盡管洪教頭招式毒辣,可林沖一邊打一邊可能想,既不能打殘洪教頭但也要打贏。
生:我覺得洪教頭很狂燥、也魯莽。林沖呢,真能忍,還想得全面,更重要的武藝高,如果他現在還在,我真想拜他為師。(眾笑)
師:是的,林沖可真不容易,洪教頭招招致命的情況下,林沖既要打贏也不能讓洪教頭受傷,既給足柴進面子又要留有余地。真是難為啊,誰再來讀讀這段話。
當張老師出示三種讀《水滸》的不同觀點,請一學生讀并發表意見的時候,學生紛紛舉手。沒想到張老師卻說:“謝謝同學們,我知道很多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非常好,看不看《水滸傳》是你的權利,我建議你們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滸傳》。下課。”學生不肯下課,還是把手舉得老高。教師猶豫了一下,說,“我們像林沖一樣留有余地,好嗎”?學生不作聲,有幾個很不情愿地站了起來。聽課老師先是笑聲一片,緊接著報以最為熱烈的掌聲。你看,張老師的作用處處體現“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學生這不作聲,不情愿,正是“留白”價值的體現:學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內心卻如即將噴發的熔巖。
有位教育專家說,對學生的提問,在每個問題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鐘,這樣做有很多好處:可以有更多的學生能夠主動而又恰當地回答問題;可減少卡殼現象;可增加學生的信心;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可增多發散性思維的成分;可增加學生回答問題的多樣性等。
然而,更重要的是,張老師給予的時間不僅僅是3秒!這是教師“拿得住”的一種節制的風度!如同林沖的“打”一樣利落、瀟灑。這種“高潮留白”的激流勇退——停下來,退出來,把“弄潮”與“沖浪”的激動讓給學生,留給未來。林沖的忍讓、果斷與紳士氣質,成了林沖性格的力量,并在學生心中構成了矛盾卻又立體的形象。教師呢,恰恰帶領學生走進人物的心里,演繹人物的性格,進而課堂也充滿矛盾沖突與張力,最終成為課堂的性格——就像浪遏飛舟,喚起的是超越的和創造的喜悅,是動靜的諧和,是張馳的結合,更是文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