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音樂第五冊全冊教案
師:“音樂家為什么要用小提琴來表現小天鵝的形象呢? ②作曲家用小提琴明亮的音色豐富的表現力來表現小天鵝纖細而活潑的形象,就非常合適。六、完整設計和表現全曲, 全體學生在教師帶領下邊欣賞邊用律動表現全曲。 第 2 課時 課題聽賞《天鵝》、觀賞《天鵝之死》課型欣賞教學目標 1、體驗和感受音樂與姐妹藝術的有機結合,提高對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樂的興趣。重點難點 感受樂曲的情緒,理解舞蹈表達的意境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設計一、介紹導入。 1、介紹樂曲的作者是法國作曲家圣桑,本曲選自《動物狂歡節》的第十三首《天鵝》。 2、介紹樂曲和舞蹈的關系。 3、觀賞舞蹈《天鵝之死》。二、欣賞。 1、完整的欣賞樂曲,初步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緒和意境。 2、復聽音樂,讓學生閉眼重現作品的意境,引導學生聽辯出作品中擔任獨奏和伴奏的各是什么樂器。 3、分兩組,跟隨音樂用手臂分別畫出獨奏音樂和伴奏音樂的旋律線;隨著音樂自由的律動。 4、討論。對兩部表現“天鵝”的音樂作品的不同感受,教師做歸納總結。請學生填寫下表。 作品要素 四小天鵝舞曲 天 鵝意境熱 鬧幽 靜情緒歡 樂憂 傷節奏緊 湊舒 展速度快 速緩 慢力度教 強較 弱 三、比較。 讓學生聽賞有由這段樂曲改編的童聲合唱曲,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和表現形式。 第 3 課時 課題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課型欣賞教學目標1、體驗和感受音樂與姐妹藝術的有機結合,提高對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其音樂的興趣。重點難點 a b a 教學準備課件、資料、打擊樂器、電子琴教學過程設計一、課前準備。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電影《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和樂曲〈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的資料,在課堂上交流,為欣賞活動做鋪墊。二、欣賞。 1、初聽樂曲,引導學生聽辯樂曲的aba曲式,并感受a段和b段在節奏、情緒上的對比,可讓學生進行討論。 2、欣賞舞蹈。通過觀賞芭蕾舞〈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和舞蹈之間那種水乳交融的關系,以及現代芭蕾舞和古典芭蕾舞的異曲同工之處。 3、請學生根據音樂和舞蹈的動作特征,議一議在這段舞蹈中女戰士和炊事班長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三、參與活動。 1、根據音樂“前奏+a+b+a”的結構,分別創編不同的舞蹈動作、律動或聲勢。 2、在a段前面的幾個樂句之后都有一小拍在高音區的快奏。在指導學生聽出來后,讓學生用鋁板琴或電子琴跟著音樂的旋律在此處參與刮奏,也可讓學生用打擊樂器參與欣賞活動或用嘴巴發出聲音參與。 3、欣賞由手風琴等其他樂器演奏的這首樂曲,感受音樂的不同表現形式。四、相互評價。 學生在欣賞和參與活動中,可讓學生相互評價,鼓勵有新意的體驗和表現方法,在互評中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