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設計3
(6)“玩具告訴了我一個故事!
學生介紹玩具的內容十分豐富,介紹玩具的形式與表達方法更是多種多樣。這使學生感到每個玩具都有它的意義,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從而挖掘了學生內心的情感,并使這種情感達到相互影響、彼此觸動的意義。
變換方式玩玩具。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各類玩具種選擇一種,分別用不同的、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它的特點。如:用有特色的聲音、動作、節奏、圖畫等。目的是讓所有的學生參與活動,并能夠在活動中相互啟發、補充。這樣會有利于集中學生的集體智慧,自然地運用藝術要素。對玩具進行創造性的表現,變換方式玩一玩,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轉換,更增進了同學一起玩的樂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觀賞傳統玩具、做個玩具一起玩
教學目的:
能發現、欣賞自制玩具的美。在繪畫、制作、游戲等活動中,結合運用藝術要素,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體驗在藝術創造中的樂趣與成功感。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商量、合作。
教學過程:
1、觀賞傳統玩具。
教師先將課前收集的一些帶有鮮明地域、民族、民間特色的傳統玩具,如:空竹、不倒翁、泥娃娃、布老虎、撥浪鼓等,展示給學生觀賞,讓學生猜一猜這些玩具的名稱、質地和玩法。教師可將自己了解到的關于這些傳統玩具起源的傳說和制作方法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玩具的積極性。
2、做個玩具一起玩。
可以美術和手工制作為切入點,教師和學生一起選擇、制作適合一年級學生能力的簡易玩具。如團紙球(集體或分組進行“打紙球仗”游戲);做紙牌(學生設計、制作,然后玩“紙牌”游戲);做棋子(收集廢棄的瓶蓋,制作象棋子、五子棋子等,然后一起“下盤棋”);做拼圖(先畫出圖畫,再進行裁剪,然后“玩拼圖游戲”)。充分發揮學生愛玩的天性,讓他們一起在勞動中玩,培養其動手、動腦、積極創造的能力。
3、帶著自制玩具一起玩。
分組進行,先討論自制玩具的玩法,再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結合一起玩玩具。最后由教師對各組的玩具和玩法進行點評。學生們通過實踐,選出最有推廣價值的玩具和比較新穎的玩法,全班同學一起來玩。通過豐富多彩的自制玩具活動,使孩子們了解玩具中的人文情結,感受民風、民俗、民族傳統,培養學生從小學習、珍視民族文化藝術。
11、春天的色彩
教材分析:《春天的色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美術學科(人美版)一年級下冊。本課屬于“欣賞•評述”范疇。教材以較為淺顯的,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形式展現給大家。本課學習的背景是春暖花開時節,著眼于啟發學生發現大自然中的色彩美感,對色彩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這種學習活動讓學生親近自然,把他們眼睛和耳朵的潛在能力喚醒﹑點燃﹑開發﹑發展,積極主動的參與觀察﹑探究﹑討論﹑表達等活動,較好的起到美術教育的情感教育作用。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春季給自然界帶來的變化,通過對自然的觀察,感受春天豐富的色彩,感受季節美。
操作目標:在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并能用自己擅長的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通過對春天的觀察與表現,充分感受春天得色彩美與季節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