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設計3
六、課堂總結,贊美鼓勵。
贊美肯定學生的勞動成果,借用俗語:“一年之計在于春”鼓勵學生珍惜春光,好好學習。
設計意圖:
1、多元綜合的教學思想
以“跨學科”的形態呈現教學內容,體現教學內容相通相容的大教育本質。本課把文學﹑音樂﹑自然﹑影視熔入其中,借“它山之石攻玉。培養學生求知求學的多元綜合,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終生受益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
2、展開對美的體驗和表現
審美是美術教育的基本功能,美術教育也因美術這一特質而更顯人文價值。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以體驗的方式感知美,表現美,增加直接經驗,使藝術教育有了生命力,也更具個性特征。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習方式的三個基本維度,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親自參與﹑合作探討﹑實踐創新的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本課在教學前,鼓勵學生親近大自然,多感官感受色彩。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勇于探索﹑敢于表達﹑小組合作﹑創意表現,學生通過情感釋放,表現出自主﹑自發﹑自動的學習過程。
4、開展游戲傾向的藝術活動
美術與游戲有著內在的聯系,想象和自由創造是美術和游戲的共同本性。課的開始,開展“快樂點擊,動腦猜迷“的游戲活動,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游戲中感受色彩。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春天的色彩,參加填色游戲,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5、強調藝術學習的個性化
羅恩非德認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讓學生異于他人的方式表達其獨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樹立起自我表現的信心”。在本課中,充分倡導個性化,豐富學生的表現領域,讓他們在工具﹑材料﹑技巧﹑表現方法等個方面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學生在開放的創作氛圍和開放的創作過程中,傾注了自己的情感,體驗了學習的樂趣。
6、采用情境教學
本課教學中,調動影視﹑音響(課件)效果,通過語言啟發,全方位帶領學生走進春天,學生在情感釋放后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
12、用春天的色彩裝扮自己
教材分析:
春天里萬物復蘇、萬樹萌綠、百花爭艷、綠草如蔭,一派迷人的景色。人們穿上輕便漂亮的春裝,迎著溫馨的春風領略著生機勃勃的春意。讓學生接觸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去觀察春天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了解和感受春天的色彩美。本課旨在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自然界的變化,感知春的意韻,并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把春天的色彩表現出來,以此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樣的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富有情趣,學生樂學,興趣濃厚。
設計理念:
1.課程設計擺脫舊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綜合了音樂、文學、舞蹈、自然及朗誦藝術等相關學科知識,充分體現新課程的學科整合和關聯。
2.在指導學生用春天的色彩表達自己情感體驗的同時,培養學生從發現美、表現美到創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
3.課堂設計以活動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造型表現帶來的樂趣,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力求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體現出美術課程的人文性、綜合性、愉悅性、審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