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哲學的疑難問題
(5)規律客觀性根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而作為物質運動的規律也必然具有客觀性,從根本上講就是因為構成規律的各種因素是客觀的,規律發生作用的物質條件是客觀的。所以說,肯定物質運動規律的客觀性,與肯定世界的客觀實在性是完全一致的。
(6)規律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時,只能以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認識為前提和基礎,充分利用規律,做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改造客觀世界的預期目的。
23.為什么說條件不存在,規律就不存在,不發揮作用了?
條件這一范疇,是指同特定事物相聯系的,對它的存在和發展發生作用的諸要素的總和。任何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任何具體事物都是有條件的,總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產生,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發展,又在一定條件下趨于滅亡的。因此,任何具體的聯系無不依賴于一定的條件;隨著條件的改變,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因素之間聯系的性質和方式,也要發生變化,這就是聯系的條件性。離開條件,一切都無法存在,無法理解。條件對規律的作用也同樣如此。
什么是規律?規律就是事物內部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作為聯系,規律同樣依賴于一定的條件,在一定條件下存在和發揮作用,一旦離開特定的條件,原有的聯系過程中斷,規律就無法存在、無法發揮作用了。例如,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是價值規律存在的條件,因為價值規律所要求的等價交換作用只能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發揮。所以,一旦商品經濟不復存在,價值規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不能發揮作用了。
規律存在和發揮作用的條件性進一步說明了規律的客觀性。規律同物質一樣,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喜歡它,它都存在著,都在起作用,人們不能任意創造或者消滅規律,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否則,必將一事無成,還要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正象物質具有可知性一樣,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人們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事物的規律,可以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作出科學的預見,從而指導自己的行動,改造世界,為人類造福。當規律發生作用對人們造成危害時,人們可以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變或創作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使人們少受其害,甚至變害為利。由此可見,認識規律必須認識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對規律的存在和起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24.人們可以創造、消滅、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為什么不能創造、消滅和改造規律本身?
人們不能創造、消滅和改造規律,這是因為,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的客觀性來源于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即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特性。它是不可違抗的,也是不能被創造、消滅和改造的。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本身固有的……規律是客觀的,但影響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是可以創造、消滅和改變的。正如具體的聯系是可以改變的一樣。這是因為,客觀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作為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不會一成不變.人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能夠加速或者延緩這一變化。人們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即以主觀條件去改造客觀條件,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刨設實現預定任務所必需的必要條件。所以.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是可以創造、消滅和改變的。不過,條件的改變并不是為所欲為。因為,改變條件和創設條件也是有條件的,不了解或不具備改變條件和刨設條件的條件,改變和創設的活動就會失敗和落空。總之,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改變和創造規律的條件也是有條件的,只有“有條件”這一點才是無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