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哲學的疑難問題
第五,正確認識意識的反作用的方法論要求。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自覺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0.為什么說意識的作用再大也僅僅是反作用而不是決定作用?
人們想問題、辦事情總要先“想”后“辦”,在“想”指導下“辦”,“想”即發揮意識的作用,由此有人認為,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固然,意識的作用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毛澤東說:“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須先有人根據客觀事實,引出思想、道理、意見,提出計劃、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方能做的好。”(《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45頁)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具有對人體生理活動的控制作用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作用。列寧說:“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列寧全集》第38卷,第229頁)“人的意識不僅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造客觀世界。”(同前書,第228頁)今天.在科學理論指導下,人類的活動不僅改變著地球,其活動范圍已經開始沖出地球.飛向遙遠的天體,在日益廣闊的宇宙空間顯示出自己的威力。所有這—切,無不凝結著“思維著的精神”的勞績。
然而,在辯證唯物主義者看來,“思維著的精神”勞績再大,也離不開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總是要受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
首先,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固然是在意識指導下進行的,在行動之前先有—定的動機,并為實現這種動機制定相應的計劃,但是,人們為什么恰好產生這種動機而沒有產生別的動機?為什么在不同情況下會產生不同的動機?答案無法從動機本身得到說明,而只能到客觀現實中去尋找。事實上,人們的動機并不是任意地產生的,而是由人們所處的客觀地位及其所面臨的實踐需要決定的。人們給自己提出的任務和計劃,都是客觀事物發展的產物。
其次要使動機變成現實,使物質世界發生變化,還必須通過實踐。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實踐和意識活動的區別在于實踐是一種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性活動,不通過實踐,不付諸行動,再好的動機也是沒有用的。
再次,人們有了必要的動機,進行了實踐,也不一定能保證達到預期的結果,要想得到預期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事物的規律性,否則,就會在實踐中失敗。
最后,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改造客觀世界必須憑借一定的物質手段去作用于客觀物質對象,離開了客觀的物質手段和物質對象的作用,意識活動只能是一種空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形容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同物質手段和物質對象的關系,沒有現實的材料,人的意識再“巧”也創造不出任何物質東西來。即使人們認識世界的活動,也必須依賴于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程度,同物質技術條件的發展水平密切聯系著,要認識宏觀天體,就需要天文望遠鏡、航天探測器等觀測設施。要認識微觀世界,就需要有電子顯微鏡,基本粒子加速器等技術裝備。一般來說,這些科學觀測和實驗設備越是先進,人們的認識水平也就越高。人的認識能力同物質的認識工具的發展水平是相輔相成的。
由此可見,不管意識的能動作用有多大,它總是受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唯心主義從否認物質決定性的基本立場出發,片面夸大意識的能動作用,宣揚“意識決定論”、“精神萬能論”,這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極其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