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哲學的疑難問題
第四課 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原因、狀態和趨勢
34.什么是哲學上所講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從哲學上看,條件這一范疇,是指同特定事物相聯系的,對它的特征和發展發生作用的諸要素的總和。
必要條件是指對事物存在和發展發生作用的不可缺少的諸要素的總和。必要條件對事物存在和發展的作用表現為:非它不可,有它未必可。要想必可,還需其它條件。
充分條件是指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發生作用的足以夠用的諸要素的總和。充分條件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的作用表現為:有它必可,無它未必不可。
例如,對于商品經濟的存在和發展來說,社會分工就是它的必要條件。沒有社會分工,決不會有商品經濟,有了社會分工,也不一定就有商品經濟。在人類社會發展吏上,商品經濟是在人類社會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后才出現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即農業和畜牧業的分離后并沒有馬上出現商品經濟,因為那時還不具備商品經濟產生所必不可少的其它條件。
在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關系中,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充分條件。市場經濟一定是商品經濟,而沒有建立市場經濟的地方不一定沒有商品經濟。
從事物及其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三者的外延關系看,一般來說,必要條件的外延包含著并不大于事物的外延;充分條件的外延小于并被包含在事物外延之中。
35.新事物戰勝舊事物是對舊事物的全盤否定嗎?
新事物戰勝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
否定是同肯定相對立而同時存在于事物內部的,肯定因素是事物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因素是促使現存事物滅亡的方面。事物的存在是因為其內部的否定因素戰勝肯定因素而居主導地位,一旦其內部的否定因素戰勝肯定因素居于主導地位時,事物就發生了質變,舊事物就被否定而轉化為新事物。
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沒有否定就沒有舊事物的每望和新事物的誕生。只有經過否定,新事物才能向前發展。否定又是新事物之間聯系的環節。新事物是對舊事物的否定,但新事物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舊事物中孕育出來的,是在吸收舊事物的積極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新事物在對舊事物的否定中,消滅的是舊事物的根本性質,至于舊事物中那些經過改造后可以成為新事物養料的因素,則被新事物吸收過來加以改造,作為新事物的有機成分而保留下來。由此,新舊事物通過否定的環節聯系起來,這就是辨證的否定觀。 辨證的否定不是全盤否定,是揚棄,是既克服,拋棄,又繼承,發揚?朔瑨仐壉砻餍屡f事物之間有一條確定的界限,體現了事物發展的非連續性;繼承,發揚表明事物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體現了事物發展的連續性。認為新事物戰勝舊事物是對舊事物全盤否定的觀點的錯誤在于沒有全面認識新舊事物之間的關系,只看到它們的本質區別而不懂得它們還存在內在的聯系。這種認識上的錯誤極易導致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否定觀,用其指導實踐則會造成危害。因此,我們必須反對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堅持辯證的否定觀。
36.形而上學是反科學的思想方法,為什么對人們仍然有著廣泛的影響?
形而上學和辯證法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形而上學是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的一種思想方法,自古以來就存在著,至今,這種思想方法對人們仍然有著廣泛的影響。人們總是喜歡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問題,因為它省力氣,有人說形而上學思想是懶漢思想,不無道理。認真分析起來,形而上學的影響存在著認識的和社會的根源。 從認識上看,我們周圍世界的面貌是錯綜復雜的。它既是統一的,又是多樣的;既是運動的,又是相對穩定的;各種事物、現象間既是彼此依賴的,又是相互區別的。因此,人們很難全面地認識自身所處的環境。如若只是依據自身的感性體驗而把上述情景中的任何一面孤立和靜止起來,就必然會得出形而上學的結論。比如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產生的自然科學背景是醫學解剖學的誕生。顯微鏡下的生物切片是脫離了活生生的生物體而孤立靜止存在的圖像。而這些細胞和物質在生物體中活動的狀態在顯微鏡下無從得之,僅僅由此得出的結論只能是孤立靜止和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