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哲學的疑難問題
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著對立面之間互相排斥的屬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內在的、有機的、不可分割的聯系,是體現對立面之間互相吸引的一種趨勢。它表現為:其一,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的互相依賴共處在一個統一體中;其二,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的相互貫通、相互滲透,雙方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同一性和斗爭性是事物矛盾的兩種相反的屬性,但二者又是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對立是同一中的對立,失去其中任何一方,都會使矛盾不成其為矛盾。可見作為哲學范疇的矛盾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間的既對立又同一的關系。
日常生活中所講的矛盾泛指對立的事物互相排斥的關系。它表現為兩種狀態,一種是事物雙方對抗性的不相容關系,例如階級斗爭;一種是事物雙方的非對抗性的相容的關系,例如人民內部的矛盾。
可見,日常生活中所講的矛盾同哲學上所講的矛盾是不同的,但又是有聯系的。前者是后者的一個側面,即哲學范疇矛盾的對立屬性即斗爭性。斗爭性的絕對性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講的矛盾同矛盾的哲學范疇一樣,是個永恒的范疇。
二者的關系說明,把它們完全等同起來或完全割裂開來都是不正確的。
30.世界的多樣性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現嗎?
這個問題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之間的內在聯系。
我們周圍的大干世界,以其具體物質形態的差異性和豐富多彩性呈現出來,這就是辯證唯物論所揭示的物質世界的多樣性。
多樣性是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狀態。世界上各種事物的運動之所以顯示出干差萬別的復雜情況,正是因為各種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各有其特殊的性質。認識這種特殊性、復雜性是極其重要的。毛澤東同志說:“對于物質的每一種運動形式,……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它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83頁)正是這種質的區別,造就了物質世界的多姿多彩性。
不僅不同的事物有其矛盾的特殊性,而且每一事物在其發展的不同過程或不同階段,都包含著各自的特殊矛盾。這些矛盾的運動、變化、發展,形成了客觀物質世界的干變萬化。
不同質的矛盾,有不同質的解決方法,大量普遍存在的方式是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也可以是矛盾雙方“同歸于盡”,為新的對立雙方所代替;還可以是矛盾雙方經過一系列的發展階段,最后達到對立面的“融合”,即融合成一個新的事物,使矛盾得到解決。這種矛盾解決方式的多樣性,也造成了客觀物質世界的紛繁多姿相干差萬別。
由此.題述的觀點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矛盾的特殊性決定著事物的性質.不同質的事物間的差異使客觀物質世界表現為多樣性,整個物質世界就是多樣性的統一。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論唯物論原理描述了客觀物質世界的多樣性狀態,唯物辯證法原理揭示了形成這種多樣性的根源在于矛盾的特殊性。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31.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和對事物一分為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從方法論角度把唯物論和辯證法聯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