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哲學的疑難問題
歷史唯物主義從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的基本觀點出發,正確地回答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認為個人與社會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社會和個人是兩個性質不同的社會關系層次,社會是高層次,個人是低層次。所以,個人與社會相互區別,不能等同。個人與社會相比較,社會更為根本,起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人的發展更需要社會提供種種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所有個人及其集體努力的結果,一切個人活動的總和構成社會的整體運動及其發展。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及其人生價值的大小,不是自己能夠說明的,更不是看他從社會、從他人那里索取了多少,而是看他對社會貢獻的大小。
人生價值是體現個人與社會關系的一個范疇,即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及社會對個人的尊重與滿足的統一。可見,人生價值包括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方面,二者是統一的。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就是社會價值,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就是自我價值,而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因為:(1)對社會的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即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需要它的社會成員在勞動中不斷地為社會積累財富,社會的擴大再生產才能實現。而只有社會不斷發展,才能不斷滿足每個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所以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應該先于和大于對社會的索取。(2)個人作為社會大家庭的一員,應為社會和他人盡到一定的責任,承擔一定的義務,也應該多作自己的貢獻。(3)先進人物的主要特點是為社會多作貢獻,這是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的表率,大家都應向他們學習。
愛因斯坦講過:“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备璧乱苍@樣說過:“你若要喜歡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鼻嗄耆艘獙崿F自己的人生價值,就要充分利用社會為其提供的有利條件,并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開拓進取,為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發展多作貢獻,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七課 選擇崇高的人生目標
43.為什么說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者是統一的?
世界觀是人們對于生活在其中的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根本觀點,即對整個世界一切事物、過程和關系的普遍本質和一般規律的認識。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哲學就其知識形態來說,是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領域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世界觀與人生觀、價值觀相比,世界觀的外延最大,具有統帥意義。
人生觀是人們關于人生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人生觀是在探討人與世界的關系中,思考人自身的問題。人生觀的基本內容是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客觀對象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一種根本觀點和評價標準。人們的價值觀以價值追求為核心,以價值標準為主要表現,其最深刻的根源和實質是主體的需要和利益。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1)世界觀與人生觀的關系:世界觀是人生觀的理論基礎,它給人生觀提供一般觀點和方法論指導,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方面,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應用和貫徹。一般來說,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它內在地包含著對人和人生的科學理解,是關于人的本質和價值、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以及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創造和自我實現的哲學層次的表達。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是指導人生的科學理論和根本指南。人生觀對世界觀也有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體現和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人生觀正確的人容易接受科學的世界觀,而人生觀不正確,則容易受錯誤的世界觀的影響,所以,正確認識人生問題有助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