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一、技術的價值
投入應用:50年后,有可能真正應用于人類
“我們目前正在建設中的這個科學實驗裝置———east完全是做物理實驗用的,只是要弄清楚怎么才能建設出更好的下一代裝置、怎樣把等離子體溫度提得更高、如何把等離子體控制得更好等。”
他說,再往下發展,應該建成具有反應堆等級規模的工程試驗堆。通過試驗堆向人們展示,聚變能的和平利用在工程上得到證實,聚變能發電有望在地球上出現。之后,可能再建下一代的可以取出相當反應能量的示范堆,在示范堆能夠成功運行后,才能建造真正可以運行的商業堆。這樣估算下來,樂觀人認為,50年后我們有可能看到聚變能真正應用于人類的社會生活生產中。
專家觀點
吳維越(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人造太陽”項目總裝辦主任):
觀點一:“托卡馬克”裝置在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全超導
我們目前研究的這個“托卡馬克”裝置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在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全超導。
在我們這個裝置以前,其他的“托卡馬克”磁場是全部或者部分的由常規磁體產生的。在這么高的溫度下要用磁力線牢牢控制住高溫等離子體,需要很強很復雜的磁場系統,這就需要很大的電力支持實驗裝置的運行。與普通磁體相比,超導磁體好處是,在很高的電流條件下沒有電阻,能量損耗很少,運行成本能大大降低。
現在,這個裝置大部件已經組裝完成,但是最主要的一個部件真空室(放等離子體的地方)還是空空蕩蕩的,沒有完成總裝,因而還不能進行有等離子體的實驗。真正要進行等離子體實驗的時候,要把這個真空室進行鋪設和密閉,預計在今年上半年應該能完成這些工作。屆時,我們將非常自豪的向全世界展示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觀點二:核聚變的研究對人類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
由于核聚變的研究對人類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所以各國對于核聚變的研究項目都不許保密,所有研究成果都要公開。一個國家做核聚變實驗,別國的科學家可以帶著他們儀器、設備共同參與,共同分析實驗結果。這是世界上人類共同全力以赴去攻克的很少的項目之一,原因是這種科學研究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工程上都太難,一個國家或者是幾個國家都無法有信心完成,另外這項研究也非常花錢,靠一個國家的財力和物力很難支持。
如果這種能量開發出來,那么目前地球上現有的為人類提供能量的形式,如石油、煤,甚至是風能、水能,都將不會再有理由繼續作為能源存在下去,人類也不會再有爭奪能源的戰爭或糾紛了,目前人們所擔心的環境污染和能源匱乏制約發展這些因素都被徹底扔到海洋中去了。
(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實驗裝置。目前,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設計制造的east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大部件已安裝完畢,經過抽真空降溫試驗階段。east全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以探索無限而清潔的核聚變能源為目標,已于xx年4月在合肥建成。這個裝置也被通稱為“人造太陽”,能夠像太陽一樣給人類提供無限清潔的能源。)
《水電與生態發展的對話》
xx年6月,世界自然基金會在瑞士格蘭德發布了《險境中的河流》,該報告是與世界資源研究所合作完成的。該報告分析了水壩對淡水生態系統的各種威脅以及對整個流域的影響,并發出警告,大量建壩正在威脅地球上一些最大最重要的河流,其中南美的拉普拉塔河和中東地區的底格拉斯河、幼發拉底河與中國的長江是最大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