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一、技術的價值
(4)感受通用技術課的魅力。
【教學重點】
(1)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2)理解技術對人類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
(3)了解通用技術的課程特點、結構和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1)典型案例的分析與其有關知識的拓展。
[難點突破] 由教師引導,通過集體或小組討論,初步形成結論,最后由教師歸納得出結論。
(2)培養學生對技術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愿望。
[難點突破] 用學生耳熟能詳的燈具、神舟六號、嫦娥一號、奧運水立方、奧運鳥巢等典型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其興趣。
【教學資源】
手段:多媒體設備、課件,實物展示。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習通用技術課。我想,拿到教材,同學們肯定會很疑惑?通用技術究竟講了些什么內容?學習技術課有什么價值?本節課,我們就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技術的價值。
技術這個詞我們經常接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設問]:
技術在我們身邊可謂無處不在,誰來說說你所知道或周邊有哪些技術?
[學生]……
觀察身邊的技術
[觀看幻燈圖片]:
1.現代技術:
xx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什么飛船邀游太空?乘坐神舟5號載人飛船。圓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之夢;
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凱旋歸來。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時,是神舟五號太空船飛行時間的5倍多.
北京時間xx年10月24日18時05分,中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xx年3月1日16時13分10秒,中國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月。
xx年9月27日16點30分,景海鵬留守返回艙,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分別穿著中國制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俄羅斯出品的“海鷹”艙外航天服進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兼任氣閘艙的軌道艙。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袁隆平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科技人員,采用先進的雜交水稻技術,為水稻的豐產增收做出了卓越貢獻;
現代信息技術使我們可在轉瞬之間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過去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已經成為現實;
海洋技術的應用及海洋資源的開發,為解決陸地資源日漸枯竭等問題帶來新的希望;
技術欣賞:
我們來看,各種技術制造的產品存在于我們所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之中。
天空中,新型噴氣式飛機在自由飛翔;
大海上, 各種巨輪在怡然游戈;
田野間, 拖拉機在往返勞作;
城市里, 電網縱橫交錯, 汽車宛如游龍……;
當你邁進家門, 視線所及, 從家宅居室到飲食服飾,從家用電器到日常用品, 方方面面無不閃現著技術進步的光彩。
……
概括:飛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正在抒寫人類文明的新篇章。
2.古代技術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技術發展的歷史,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 , 從刀耕火種、穴居狩獵等原始技術開始, 經歷了漫長的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 , 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無數寶貴的技術發明。
在《社會發展史》中,標志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也是以技術發展程度來刻劃的。
——石器時代,代表著原始社會。
——青銅器時代,代表了奴隸社會。
——鐵器時代,標志著封建社會。
——機器時代,代表了資本主義社會。
讓學生自主分析得出結論:
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