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一、技術的價值
一、 技術、價值及技術價值概念
技術的定義很多 , 但很難說哪一個技術定義涵蓋了所有的技術意義而獲得一致公認。技術概念的多義性導致了技術價值研究的多角度特性, 從不同的技術概念出發難以期望得出一致的研究結果。 " 其實, 承認技術的多重決定因素就無法設想人們會一致同意任何一個定義。 " 然而, 正像恩格斯所說 ," 在科學上, 一切定義都只有微小的價值。要想真正詳盡地知道什么是生命 , 我們就必須探究生命的一切表現形式, 從最低 級的直到最高級的。 " 因此, 與其糾纏于技術定義 , 不如針對技術的各個層面展開討論。不過, 為使技術價值研究限定在一定的辯題范圍之內, 有必要首先區分狹義技術與廣義技術。所謂狹義技術, 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技術, 是搞 " 技術工作 " 中的技術 , 是生產技術、工作技術、醫療技術 , 是針對人與自然的技術。所謂廣義技術, 大體上指人類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動中 , 所應用的一切手 段和方法的總和。簡言之 , 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 術。本文所講的技術只是狹義技術 , 只限于創造人工自然的技術 , 而不涉及改造社會及人本身的技術。這是因為有關技術價值的爭論基本上是在狹義技術范圍內展開的。有代表性的狹義技術定義認為 , 技術是 " 人類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 依靠自然規律和自然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 來創造、控制、應用和改進人工自然系統的手段和方法 " 。而遠德玉、陳昌曙先生提出的技術動態過程論則對于理解技術是具有啟發性的。所謂技術的動態過程論, 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
①是指發明、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從無形技術向有形技術 轉化、從潛在技術向現實技術轉化的過程。
、谑侵讣夹g軟件與技術硬件只有在動態過程中才能結合起來。
③現實技術的發展是知識、能力、物質手段更新的過程。本文的技術價值研究限定在狹義技術范圍之內, 以技術的動態過程論為參照展開。
在主客體相互關系中, 客體是否按照主體的尺度滿足主體需要 , 是否對主體的發展具有肯定的作用 , 這種作用或關系的表現就成為價值。客體使主體需要得到滿足, 對主體的發展具有肯定作用,就是正價值 ; 反之, 就是負價值。價值不是客體本身, 也不是客體屬性, 而是一個關系范疇, 是客體與主體間相互作用的表現。某物的屬性由其內在規定性所決定,但屬性的表現卻隨某物與他物的關系的具體變化而變化。正像馬克思所說 :" 一物的屬性不是由該物同他物的關系產生 , 而只是在這種關系中表現出來 " 刀的屬性是由刀自身決定的,但其具體表現則依刀與他人、他物的關系而變化,刀既可行兇、殺人,也可用于外科手術,治病救人。不能把原子彈的價值看作是原子彈本身或其屬性, 而只能把原子彈的屬性看作是原子彈的價值的產生基礎和條件。沒有客體 , 就失去了客體價值的存在基礎 ; 但脫離了主體 , 客體價值就無從規定, 就無法實現。客體的價值只能表現在與主體的相互關系中, 并由主體需要具體確定。
所謂技術價值, 就是技術與主體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系, 它表達著技術對人的需要、發展的肯定或否定的性質、程度 , 并 在技術與人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不斷展現開來。技術價值不同于技術的某方面特殊價值 ( 如技術的經濟價值、技術的政治價值 ), 而是技術對于主體整體的一般價值。本文給出的技術價值概念特別強調三個方面: 一是技術價值的關系說, 即技術價 值既不是技術自身的屬性 , 也不是主體的單方面規定, 而是技術與主體間的一種相互關系。二是技術價值的過程說 , 即技術價值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 , 很難在技術本身與技術應用之間做出明確的價值劃分。三是技術價值中技術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說 , 即技術不是單純的工具, 聽任主體的隨意支配、使用 ,而是技術也要對主體施加影響、作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