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一、技術的價值
技術:
是指人類在利用、改造和保護自然的過程中通過創新所積累的經驗、知識、技能以及為某一目的的共同協作組成的工具和規則體系,這一體系是不斷發展的。
通用技術:
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遷價值的技術。
通用技術與勞動技術課的區別:
勞技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勞動習慣,著重教會學生某一基本技能,如維修摩托車、木匠等.
通用技術教育既區別于專攻一技之長的職業技術教育,也區別于強調勞動的德育功能加上技能培訓的傳統的勞技課程。它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它的內容需要現代化,需要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的技術教育接軌。《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
2、通用技術課程結構及學分設置
必修模塊:
《技術與設計1》(2學分)
《技術與設計2》(2學分)
選修模塊:
電子控制技術(2學分)
建筑及其設計(2學分)
簡易機器人制作(2學分)
現代農業技術(2學分)
家政與生活技術(2學分)
服裝及其設計(2學分)
汽車駕駛與保養(2學分)
選修課程模塊建議:
修完必修的2個模塊并獲得4個學分,作為高中畢業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就業或升學的需要修學選修模塊。建義具有工科、農科取向的學生在獲得必修的4個學分之后至少再選修4個學分,即共獲得8個學分。
學分怎樣評價:
過程性評價:參與程度、操作、考勤、討論、辯論、作業、作品(設計與操作)、考試等
終結性評價:作品設計、操作實踐、考試;(學校實施通用技術的學分認定方案);
參與程度、考勤20% 作業20% 作品20%考試 40%
學業水平測試。
二、怎樣學《通用技術》?
(一)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特點
1. 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
通用技術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它以學生的親歷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每個學習者通過觀察、調查、設計、制作、試驗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進而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技術能力的發展。
2. 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
通用技術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是對學科體系的超越。它強調各學科、各方面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學習中,學生不僅要綜合運用已有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社會、藝術等學科的知識,還要融合經濟、法律、倫理、心理、環保、審美等方面的意識。學生的技術學習活動不僅是已有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也是新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學習。
3. 一門注重創造的課程
技術的本質在于創造,通用技術是一門以創造為核心的課程。它通過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通過技術的設計、制作和評價,通過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應用及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學生展示創造力提供廣闊的舞臺,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
4.一門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
技術是人類文化財富的一種積累形式。任何技術在凝結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體現科學性的同時,都攜帶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體現著一定的人文特征。通用技術不僅要用技術內在的神秘感、創造性和獨特的力量來吸引學生的參與,還要用技術所蘊藏的藝術感、文化性、以及道德責任來打動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