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與責任
點睛之筆
點出本課教學的主題:不同的社會角色負有不同的責任;履行責任會帶來好處,但也要付出代價;不承擔責任帶來不良后果;增強責任意識,做一個負責的公民。
教學重難點及其分析
(一)正確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其原因有:第一,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是本課課程標準的要求;第二,青年學生在社會中生活和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必然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需要對此形成正確認識;第三,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人片面認識承擔責任需要付出代價而推卸責任,結果給自己、他人、社會造成不良后果;第四,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中心的傾向較為明顯,缺乏責任意識。
突破該重點:首先,應讓學生懂得社會需要負責的公民,以及負責任的重要意義;其次,懂得承擔責任需要付出代價,推卸責任會給自己、他人、社會造成不良后果;最后,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承擔責任,努力做一個負責的公民。
(二)認識責任的復雜性,學會在相互沖突的責任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確定它為教學難點的原因:在相互沖突的責任之間進行選擇是復雜的,決定什么是最重要的可能會很困難。尤其是對初中學生來講,由于理論水平有限,認識和選擇起來就更困難。
突破該教學難點應該注意:主要通過具體事例,讓學生體驗和感悟在相互沖突的責任之間進行選擇時應考慮哪個責任更為緊迫、更為重要,以及你是否擁有履行責任的能力和條件,有無創(chuàng)造性途徑或辦法解決相互沖突的責任問題。
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不同的角色 不同的責任”——懂得每個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
第二課時:“做負責任的公民”(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第三課時:“做負責任的公民”(下)——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增強責任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學情分析
第1課時 不同的角色 不同的責任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樹立角色與責任同在的意識。
能力
培養(yǎng)認識責任的復雜性、多樣性和客觀性的能力。
知識
了解不同的社會角色有不同的責任,知道責任是客觀的,知道責任產(chǎn)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
教學重難點
責任是產(chǎn)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表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知識要點
1、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一定的社會角色。
(1)人類社會的含義。(p56)
(2)例舉自己熟悉的兩個人的社會角色。
2、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因擔任不同的社會角色而必然負有相應的責任。
(1)、關于責任。a、責任的含義:責任是人在社會生活中所應承擔的任務、職責、使命,以及人承擔自己所選擇行為的后果。
b、責任的產(chǎn)生:責任產(chǎn)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
c、責任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來自對他人的承諾、養(yǎng)育關系、分配的任務、上級的任命、職業(yè)的要求、法律規(guī)定、傳統(tǒng)習俗、道德要求、公民身份等。
(2)角色與責任的關系:a、一種社會角色意味一種責任。 b、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 c、一個人在不同時期會因社會角色的變化而擔負不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