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與責任
教師:看了這段材料.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學生:這則材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是地面工作人員在檢查時,因忽略了一個小數點導致了“聯盟1號”宇宙飛船的毀滅.二是宇航員科馬洛夫在生命的最后關頭沒忘記自己的責任,沒有沉浸在悲傷與絕望之中,而是非常坦然地抓緊時間向地面匯報工作情況,完成了一個宇航員神圣的職責。
教師:對,一個小數點的失誤,導致人類征服宇宙事業的重大損失。在生產逐步社會化,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要求人們對工作更要有責任心。有人說“責任重于泰山”,做事負責任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品質,無論什么人、不管從事什么工作,也不管職位高低,都要忠于職守、盡職盡責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一個人應該對社會負責,對他人、對自己負責,做一個負責的公民。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展開
導入:在社會生活中,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每個人在受惠于他人、受惠于社會的同時,也承擔著對他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和應負的責任。社會越開放,就越需要負責任的公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勇于承擔責任。
一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學勻和工作中勇于承擔責任
教師:對責任的承擔就叫做負責.履行責任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有哪些積極意義呢?請看教材第二目第一個◎第一個◆。
(一)履行責任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有許多可能的積極意義
學生:履行責任,能催生出智慧和能力,促使人去做好事情,并因工作成功而感受到一種盡責和勝任的歡愉和滿足;履行責任,能使他人獲得安全感,得到有效合作和幫助.履行責任,有利于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
教師:請仔細觀察教材第二目第一個◎第一個◆第一個◇的兩幅圖畫,選擇其中一幅圖,4個人一小組,寫一段解說詞,然后全班交流。要求:要有對圖中事件的簡單描述;要有對人物心理活動的設想,要有履行責任對自己、他人和社會帶來的積極意義的合理推斷。
學生分組寫解說詞、交流。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擇范例指導學生完成。
教師:勞模,他們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在各行各業各個崗位上,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是履行責任的表現,應受到社會的高度贊揚.在工作中,出色地做好本職工作,同樣是履行責任的表現。不僅如此,從古到今.一切有所作為的仁人志士,在其成長的道路上都不乏負責的品質.正是對歷史負責,司馬遷寫出了千古流傳的《史記》;正是對國家負責,陸游才會“位卑未敢忘優國”,詹天佑才會造出屬于中國自己的鐵路,周恩來才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沒有負責的精神,哪來馬克思《資本論》的光耀后世.沒有負責的精神,哪來李時珍用21年心血換來的《本草綱目》;沒有負責的精神,哪來祖國今天的輝煌……
積極履行責任,使許多人對國家、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名垂青史。請你舉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類似事例.(注:教材第二目第一個◎第一個◆第二個◇的要求)
學生舉例:鄧小平、袁隆平、青藏鐵路的建設者、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
教師過渡:通過我們的學習,懂得了一個人履行責任對他人、對社會的重要意義。如果一個人不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同時,也會給他人、社會造成不良后果,這就是下面繼續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