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2
學生回答:略
這幾個字表明,我國法律是由誰制定的?(國家)
學生回答:略
教師可再次展示幾本法律單行本的封面,共同之處都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國徽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和標志,這也反映了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
教師提問:政府官員、警察、法官、檢察官是法律的制定者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點撥:他們都是法律的執行者和維護者,政府官員、執法人員也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
結合“社會行為規則兄弟座談會”的材料
要向學生概括法律的第一個特征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案例分析:張大爺年屆古稀,疾病纏身,喪失了勞動能力。他雖然有三個兒子,卻相互推委,不給張大爺贍養費。張大爺只好東籌西借,艱難度 日。鄰里鄉親紛紛指責張大爺的兒子是“不孝之子”,但他們無動于衷。在鄉親們的支持下,張大爺將三個兒子告上法庭。法庭判決三個兒子按時給付張大爺贍養費。三兄弟懊悔地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鄉親們說:“還是靠法律才能解決問題。”
◆鄰里鄉親指責三兄弟,意在:( )
a.譴責他們的不孝行為b.規勸他們盡孝心
c.懲罰他們的不孝行為
◆張大爺的贍養問題,最終依靠法律才得到解決,其原因是:( )
a.法律具有強制力
b.法律能夠起到道德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c.法律的作用是萬能的
看圖說話:法律為什么具有如此強大的威懾力?
教師小結:法律的實施主要是以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國家強制力作后盾,強有力地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的行為。(參看“指點迷津”)。這是法律的第二個特征。
。
2、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
(四)自學、交流、點撥解決“教學用題5”
具體流程:出示“教學用題5”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點撥。
(
鄰里鄉親對張大爺的三個兒子的職責是道德規則在起作用,但最終是靠法律有效的解決了問題;這也說明了法律和道德這兩種行為規則起作用的保障不一樣。下面我們看一下這兩種行為規則相同點和不同點。(看下表)
項 目 道德 法律
不
同
點 產生 約定俗成,自然而然地形成 由國家制定
發揮作用的保障 信念、習俗、社會輿論 國家強制力
適用范圍 適用范圍廣,但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并非某種道德為全體人民所遵奉 在全國范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相同點 都對人們的行為有指導、有約束作用
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強制性道德
(五)教學用題6 教師歸納
(由此表比較可知,法律具有三個特征。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2、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
3、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六)學生閱讀材料解決教學用題7
具體流程:學生閱讀 小組交流 學生回答 教師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