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教版七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2
◆該出租車司機的行為是( )
a.違法的
b.不道德的
c.可以理解的
d.違反行業規定的
◆這一案例中法律的作用是( )
a.保護公民合法私有財產
b.保護公民合法權益
c.保護社會公有財產
d.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就李某的錢物“失而復得”這一事件,談談你的
認識是什么?
參考司機的行為是不道德的,違反行業規定,是違法行為,應受到譴責和相應處罰;同時告訴我們要自覺遵守法律,否則就要受到法律懲罰。
概括法律的作用
(規范、指引、約束、保護、制裁、打擊)
規范人們的行為,
打擊違法犯罪,
有力地維護社會秩序,
保護著人民的權利和利益。)
(八)課堂小結 解決教學用題9
具體流程:學生回答 教師肯定歸納。
(收獲平臺: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行為規范。
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它規范人們的行為,打擊違法犯罪,有力地維護社會秩序,保護著人民的權利和利益。
我們應自覺樹立法制觀念,遵守法律。)
六、補充課文正文
1、法律具有三個特征。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
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
2、法律的含義: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行為規則。
3、法律與道德的區別于聯系:
項 目 道德 法律
不
同
點 產生 約定俗成,自然而然地形成 由國家制定
發揮作用的保障 信念、習俗、社會輿論 國家強制力
適用范圍 適用范圍廣,但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并非某種道德為全體人民所遵奉 在全國范圍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相同點 都對人們的行為有指導、有約束作用
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強制性道德
4、法律的作用:(規范、指引、約束、保護、制裁、打擊)
規范人們的行為,
打擊違法犯罪,
有力地維護社會秩序,
保護著人民的權利和利益。)
5、法律的本質:我國法律的本質是廣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6、中學生應學生樹立法制觀念,自覺遵守法律。
七、板書設計:
1、法律具有三個特征。
2、法律的含義:
3、法律與道德的區別于聯系:
4、法律的作用:
5、法律的本質:
6、中學生應學生樹立法制觀念,自覺遵守法律。
陜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十一課《 有序的社會》
第 二課時:《 法律維序強有力》教學設計(一)
一、《課程標準》原文:
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并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理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二、《課程標準解讀》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1、 了解法律規范的特征。
2、 理解我國法律的本質。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教學難點: 我國法律的本質。
四、依據《課程標準解讀》和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用題:
1、我國是怎樣制定法律的?
2、我國法律是誰的意志和利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