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粵教版)
活動重點:
讓學生通過看錄象、聽講座、上網查資料,了解地震的成因、大小、危害、分布規律、預防等知識。
活動目標:
1.通過看錄象、聽講座、上網查資料了解地震的成因、大小、危害、分布規律、預防等知識,培養學生的災害防范意識。
2.在活動中,促進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鍛煉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
3.通過社區的防震減災宣傳,培養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
計劃課時 4個課時
活動方式
看錄象、聽講座;上網搜集信息,了解國內外地震情況;合作交流,班內匯報;撰寫小論文,舉辦圖片展;走入社區,開展宣傳。
成果展示
1.講座匯報會
2.撰寫關于地震的小論文。
3.地震知識圖片展
4、活動總結報告。
活動進程
一.了解活動階段
(一)看一看
教師放映唐山大地震的錄像資料,讓學生看一看。教師引入本課題:“了解地震”。
(二)議一議
1.請同學講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有關地震的知識。
2.根據同學們的發言,教師逐步將話題引入以下9個問題:
地震的成因
地震的種類
地震的大小
地震的分布
地震的周期
地震的序列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預報
地震的預防
(三)分一分
將上面9個問題作為9個子課題。然后把全班分成9個小組,每個小組研究一個子課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自愿參加某一小組。選舉組長,由組長寫好研究計劃。
(四)查一查
1、各個小組根據自己的子課題,上網查資料.
2、小組討論交流。
(五)寫一寫
每個學生將自己研究的子課題寫成講稿。小組評議推薦,誰寫得好誰到全班做講座。
(六)講一講
分小組舉辦講座
第一講 地震的成因
我們知道,地球時時刻刻都處在運動變化之中。地球的運動變化會產生巨大的力,這種作用力,叫地應力。在地應力長期緩慢的積累和作用下,使地下的巖層發生變形。當地應力超過巖石本身能承受的強度時,就會發生突然快速的破裂、錯動,并把急劇釋放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地表的振動。由火山噴發也會引起地震,不過這種地震只占總數的7%。某些特殊情況下了也會產生地震,如巖洞崩塌、大隕石沖擊地面。此外,人為活動也能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
第二講 地震的種類
地震可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誘發地震。
1、構造地震。構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處巖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90%以上的地震屬于構造地震。
2、火山地震。由火山噴發也會引起地震,這種地震只占總數的7%,震級一般較小,造成的破壞也極少。
3、陷落地震。由巖洞崩塌引起地震,叫陷落地震。這類地震約占地震總數的3%左右,震級都很小。
4、誘發地震。在特定的地區因某種地殼外界因素誘發而引起的地震,叫誘發地震。如地下核爆炸、隕石墜落、油井灌水等也可誘發地震,其中最常見的是水庫地震。
地震也可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前者如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后者如地下核爆炸、油井灌水等誘發的地震。
第三講 地震的大小
地球上的地震有強有弱。衡量地震強度大小的有兩把尺子——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