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粵教版)
三、探究活動:為什么荷蘭是風車之國?
1.在地圖上找出荷蘭的地理位置。(課件顯示)
2.分析其地形特點。
3.風車在當地的作用。
4.總結:地理位置和地形特點對一個國家及人民生活、生產的影響。
第3課 地球村的居民
教學目標:
一、知道世界上主要的人中及其分布,探究不同的種族有著不同的體貌特征,樹立種族平等的觀念。
二、知道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和地區,了解他們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況,感受不同國家和地區人們的生活,尊重談們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
三、知道有關聯合國的基本知識和世界主要國際組織。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繪制有關的影片和幻燈片。
2.學生:收集有關人口增長過快的圖片資料。收集世界三大人種的圖片資料。收集世界主要國家的國旗及情況,世界具代表性的政府間組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們把地球親切地稱為“地球村”,而把自己稱為“地球村的居民”。他們有著不同的膚色,說著不同的語言,信仰不同的宗教,生活在不同的聚落。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報》報道:椐新華社薩格勒布10月12日電,波黑時間12日凌晨零時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嬰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的一家醫院降生,成為地球上的第60億位居民。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專程來到薩拉熱窩看望地球村第60億位居民的男嬰。在20世紀下半葉,地球村的居民急劇增長,以至人們驚呼“人口爆炸了”,人口問題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問題。
講授新課
提問:你知道現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嗎?地球上的人口總數是怎樣變化的呢?
活動1:讓學生根據他們平時的了解展開討論。
活動2:請同學們四人小組討論完成課本16頁的表格,計算出每增長10億人需要的時間,再說說從這張表格中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呢?為什么人口增長的速度來越快?對于人口增長的問題,各國政府又根據自身的國情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問:(1)從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所需要的時間有何變化?(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
(2)這種時間的變化,說明了人口增長的速度有何變化?(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快。)
師:人總要居住在一定的空間,人口在空間上的表現,即人口分布。
世界各地人口是怎樣分布的呢?為什么要這樣分布?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探討的問題。
活動:把全班同學分成三組,每組同學要根據課本內容自編、自導、自演一個節目。要求各組要推薦三名以上善于表演的同學分別扮演白、黑、黃三種人進行表演,重點說出三大人種的在體質方面的特征,在全球的分布,人的體質特征與原居住地自然環境的關系等。
準備內容:
圖片播放:播放中美女排比賽圖片。
第二課時
活動二 探究活動:為什么不同的人種會有不同的體貌特征?
1、了解不同的人種及其分布,種族平等。
2、著重引導同學們從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等方面去尋找答案。
閱讀:課本p17“小資料”。
目的:使學生通過觀察了解:①人種劃分的依據,即皮膚、頭發、面部特征、體毛等外部體質特征;②世界上的主要人種,即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③三大人種的體質特征;④不同人種的體質特征
與原居住地自然環境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