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粵教版)
我國從1966年河北邢臺大地震之后,在全國范圍內逐步開展地震預報的研究。由政府直接組織,在廣大地震區內,建立地震臺站,發展監測系統,開展分析研究,進行預報實踐。70年代中葉,我國曾取得以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為代表的若干較成功預報的經驗。90年代以來,取得了1995年云南孟連中緬邊界7.3級地震、1997年新疆伽師強震群中4月6日6.3級、6.4級等地震的較成功預報。九十年代我國就建立了規模宏大的地震觀測系統,包括400多個測震臺站、20個區域遙測臺網、1700多項地震前兆觀測。
經過3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建立了長、中、短、臨諸階段漸進式預報的方法,即把地震孕育和相應的預報分為長、中、短、臨四個階段,其中長期預報是數年至一、二十年的地震形勢預測;中期預報是1年至數年內地震危險區及其地震強度預測;短期預報是震前半個月至數月的地震預報;臨震預報則是幾天至十幾天的地震預報。
第九講 地震的預防
地震預報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途徑。但由于科學技術的原因,要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不能單靠地震預報這一個環節,應該做到 “預防為主,綜合防御”。
預防為主,關鍵是震災預防,主要是指通過工程建設的地震安全設防,以達到在遭受未來地震災害時避免工程建筑的破壞和倒塌,從而減輕地震災害的工程抗震設防措施。震災預防還包括某些非工程措施,如通過各種宣傳、教育以及適時的防震減災演習等來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主動參與意識。
要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御,必須注重地震應急,包括震前應急防御和震后應急等內容。震前應急是指在地震發生之前,制定大地震災害一旦發生后的應急行動計劃,用于指導政府有關部門、醫療機構、廠礦企業和居民在大地震發生后作出緊急反應,協調行動,減輕災害損失。
地震發生時,個人必須采取應急措施,較好的辦法是保持鎮定,就近避險,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如來不及跑到安全的室外,可暫時躲避在室內堅硬的家具下或內墻角處,也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地方暫避一時。一定要注意避開墻體的薄弱部位,如門窗附近等。身體應采取的姿勢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燈點火,因為空氣中有易燃易爆氣體。
二. 宣傳活動階段
學生上網查找地震知識圖片,在校園內舉辦一期“地震知識圖片展”。此外組織一部分學生,走入社區,進行一次關于地震知識的宣傳活動。
三. 總結活動階段
1、各人在自己小組里暢談本次活動體會;
2、 在老師的指導下,由一個同學執筆,寫好活動總結。
第12課 超載的地球
教學目標:
1、認識到地球為類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知道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與自然要和諧共處。培養熱愛地球、關愛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體會“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2、初步了解環境惡化、人口劇增、資源匱乏是當前地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樹立環境憂患意識。
3、了解并關注家鄉的生態環境,探究環境變化的主要原因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時數: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