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粵教版)
重點難點:
讓學生認識地球的形狀特點,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識。
教學準備:
1.地球儀、世界地圖。
2.搜集環球航行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認識大洋大洲
1.復習地球儀知識,以及海洋與陸地面積比例示意圖,在地球儀上辨別世界的大洲大洋。
2.大洋大洲概念比較。
通過讀圖,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東西半球圖,指導學生從東西半球圖,區分陸地和海洋,認識七大洲、四大洋。在地圖上確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時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
4.各小組借助地球儀和世界地圖,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通過地圖的判讀,從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對東西半球間,南北半球間陸地面積大小進行比較,得出:東半球陸地面積大,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學習——形形色色的環球旅行
1.根據課前預習和課前搜集的資料,學生交流:“我所了解的麥哲倫”。
2.生朗讀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故事資料,根據教材提供的麥哲倫環球航行示意圖,說說麥哲倫環球航行線路,主要是從哪個大洲出發,經過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達哪里。
3.討論:麥哲倫實現環球航行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4.交流其他航海故事。
如:英國28歲的女航海家艾倫 麥克阿瑟打破世界記錄駕帆船71天環游世界。
5.活動:我是小小環球航行家。
以小組為單位,按照麥哲倫航海路線示意圖,結合對所經過地區自然風貌或風土人情的大概了解進行情況介紹。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海洋擁有人類重要的食物和能源資源,激發熱愛海洋的情感。
2.通過對海洋資源利用歷史與現狀的了解,知道海洋資源正面臨短缺,在頻頻告急,引導學生認識到保護海洋資源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如何保護海洋資源。
教學準備:
調查自己家餐桌上的食物來源。
了解海洋資源利用歷史與現狀。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認識海洋
看課本圖片資料,了解海洋資源。
(二)探究學習——神秘的海洋
1.匯報: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調查。
說說經常出現在人們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將這些食品進行劃分。
2.小結:海洋是人類當今和未來開發的重要領域,是人類開發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場所。
3.說說對未來開發海洋的想法。
(三)知識拓展——了解我國保護海洋資源的相關法規。
1.資料展示:海洋資源利用歷史與現狀
小結:海洋資源正面臨短缺,頻頻告急。
2.自己仿寫“海洋資源告急”。
3.閱讀課文小資料:我國保護海洋資源的相關法規。
4.討論:
(1)在這部最早的資源與環境保護法中,提到了一些保護資源與環境的具體措施,你覺得這些措施的提出,體現了我們祖先怎樣的觀念?
(2)這些措施在今天還有用嗎?如果今天再次制定,你認為還需要補充哪些方面的條例?
5.你還知道哪些我國保護海洋資源的相關法規?
學生交流,老師補充。
6.如果家鄉的海洋資源遭到破壞,你會通過什么途徑來保護它們?
第2課 地球上的陸地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和位置,知道地球的經線、緯線、東西半球、南北半球和赤道。
2.知道地球上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及其基本特征,了解地球豐富的自然資源,感受地球的神奇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