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思品心里想著他們
知識:知道殘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以及他們為克服困難所付出的努力。在必要能采取適宜的方法幫助他們。
教學重點
感受殘疾人及老年人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對他們有同情心和愛心,尊重并愿意盡力幫助他們。
教學難點
理解殘疾人和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由對殘疾人的同情轉化為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并能采取適宜的方法幫助他們。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搜集殘疾運動員的比賽畫面、殘疾人生活的視頻、舞蹈《千手觀音》制成課件。
2.搜集殘疾人專用設施的圖片或資料。
3.搜集有關老人的文字資料,生活視頻
學生準備:1.課前收集殘疾人自強不息的先進事跡資料;了解殘疾人超出常人的地方。
2.初步了解社會生活中各種為幫助殘疾人設置的設施,以及幫助殘疾人的
做法。
3.到社區中去調查或是通過網絡了解殘疾人專用設施的使用情況。
4.課前調查身邊老人,了解老人的生活及生活中的困難和煩惱,他們的愿
望是什么?及國家優待老人的政策。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29-p30頁內容,話題為“走近殘疾人”。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31-p32頁內容,話題為“別讓盲道生‘盲點’”。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p33-p34頁內容,話題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走近殘疾人
活動一、情境導入,走近殘疾人。
1.課件出示一組殘疾人在殘奧會上的參賽畫面,配上背景音樂。最后將畫面定格。
師:從剛剛的畫面中,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交流
2. 師:在我們生活的大家庭里,有一類特殊的人群,他們被稱作為“殘疾人”。 (板書:殘疾人)
提起殘疾人,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呢?(學生可以交流自己的感受,也可談自己所知道的有關殘疾人的總類。如果學生談到殘疾人的類別,教師就相機進行歸納: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精神殘疾)
師小結:殘疾人就是精神上、智力上、身體上有缺陷的人。現在我們稱他們為殘障人或弱勢群體。他們因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而造成生理缺陷,有的一輩子生活在無聲世界,有一輩子生活在黑暗世界,還有的要一輩子坐在輪椅上……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些殘疾人,你了解他們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近殘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們是怎么生活的?(完整板書:走近殘疾人)
設計意圖:通過一組圖片的展示,把學生帶入殘疾人的生活中,喚起孩子們對殘疾人的敬仰之情,引發學生對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熱情,進而將話題引入關注殘疾人、走近殘疾人,了解他們的生活,并適時板書課題:走近殘疾人。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活動二、模擬體驗,感受殘疾人。
1.體驗盲人
一部分同學用紅領巾蒙住眼睛,從自己的座位出發,繞教室一周再回到自己的座位,另一部分同學可以選擇攙扶他們,或是在自己的座位上靜靜的觀看。(體驗3分鐘。有的孩子在別人的攙扶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有的孩子找不到方向,焦急的摸索;有的孩子差點摔倒。當然也可能有孩子出現嬉笑的現象,教師不用急于制止,而是用語言啟發。
2.交流感受
剛剛同學們體驗了3分鐘盲人的生活,相信一定有很多感受吧!誰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與我們分享?學生自由交流。
剛剛通過體驗殘疾人的活動,你們就有這么多想法,試想一下,如果把你的眼睛蒙一天呢?蒙一年呢?如果你真的失明了,成了盲人,將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