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山東版)1
2.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單元教材從問題的提出、資料的搜集與整理、調查結果的交流與展示都體現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理念。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制定探究計劃,指導學生分組考察、參觀、訪問,指導學生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形成探究報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注重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發展的意識。農業發展與工業發展可以說日新月異,人們的思想觀念、意識也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進步。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社會問題、社會現象,增強參與意識、責任意識。
4.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本單元教學僅僅是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有關農業、工業的知識,了解科學技術發展與工農業的關系。其間,學生會有很多的疑問,甚至是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分課教學活動建議
1 粒粒皆辛苦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主要農作物,知道它們是怎樣種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農民付出了怎樣的勞動,了解農業生產與人民生活的密切關系。
2.知道農業是衣食之源,各行各業都離不開農業。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應該愛惜糧食。
4.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通過多種方式探究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5.尊重農民,體驗他們付出的辛苦勞動與智慧,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活動說明】
本活動主題是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我是中國人”的第9條內容標準“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某種農產品,探究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農民為此付出的勞動與智慧”和“我的家鄉(社區)” 第4條內容標準“觀察周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感受他們的勞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尊重并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及“走進世界”第5條內容標準“初步了解科學技術與人們生活、社會發展的關系,認識科技要為人類造福,崇尚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有關要求編寫的。
三年級上冊《為我們生活服務的人》這一單元中,學生知道了可口的飯菜來之不易,經過了很多人的辛苦勞動,生活中,有很多人在為我們服務,我們要尊重并感謝他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在這一冊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日常物品來歷的探究,了解農業、工業的基本知識,了解農業、工業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節約意識和關注社會發展的意識。
1.小麥的來歷
小麥是我們生活中主要的食品,也是方便面的主要原料。它是怎么來的呢?大家都知道是農民種出來的。在小麥生長的過程中,農民付出了怎樣的勞動呢?這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通過探究小麥的生長過程,使學生知道農民種糧食的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是本課教學的主要目的。
教科書是按照“探究小麥的生長過程――對農民伯伯調查訪問――農田勞動體驗——思考討論交流”的思路編寫的。
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設計的活動有:
活動一:分組探究
根據小麥的生長過程,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調查訪問,一個小組了解小麥生長中一個環節的勞動,調查了解在這個時期農民都做為小麥些什么,是怎么做的。
活動二:整理分析資料
探究活動后,引導各小組同學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調查報告,然后組織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