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山東版)1
活動三:勞動體驗
組織學生在農民的指導下進行實地的農田勞動,親身體驗農民勞動的辛苦,了解農業勞動的基本常識。或者創設情境,組織學生模擬農民勞動,體驗農民勞動的辛苦。
活動四:討論拓展延伸
學生通過分組討論“還有哪些人為小麥的生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從而理解人與人之間需要合作,糧食來之不易。
活動五:總結活動感受
要引導學生寫出個人在整個探究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得。
2.身邊的農業
農業生產的概念比較寬廣,學生幾乎沒有很全面的認識。農村的孩子熟悉一些種植業、飼養業;漁家的孩子了解捕撈業、養殖業,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了解的更少一些。但是,各種各樣的農產品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前一課,我們組織學生分組探究了一種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了解到了在這個過程中農民付出的辛苦勞動。這節課上,我們可以組孩子學生分組去探究一類農產品的生長或生產過程。例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分成糧食組、水果組、蛋奶肉組、蔬菜組、魚蝦組等。讓學生去分組調查了解。了解一類農產品的來歷和農民為此付出的辛苦勞動及當前的科學種植、養殖情況。
教材是按照“身邊的農業――農業現代化發展”思路編寫的。
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的活動有:
活動一:說說你喜歡吃的食物
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現代農業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以豐富的物質來源,讓同學們說說自己喜歡吃的食品,并給這些食物進行大體分類。可以分成水果類、奶類、蛋類、蔬菜類、糧食類等,為探究其來源并體會農民辛苦做準備。
活動二:尋根追源
是誰讓我們的生活這樣的豐富多彩?這些美味的食品是怎么來的呢?請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分組來探究這些物品的來歷。
活動三:匯報交流
農業包括農作物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到各行各業勞動者的辛苦,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就是對他們的尊重。
活動四:今昔對比
組織學生到附近的農貿市場、菜市場去走訪勞動者,向他們了解以前的飼養或種植情況,再了解現在的飼養或種植情況,也可以向爺爺、奶奶了解“冬天飯桌上的蔬菜、水果跟過去相比有什么變化”,從而理解農業的現代化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五:農業現代化
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對“轉基因食品”等尖端農業科技做一些簡單了解。也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的搜集相關的資料,用手抄報、圖片展示的形式讓學生互相了解。
【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1.師生共同做好活動準備。課前的資料搜集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通過調查、訪問等方式獲得了信息,課上才能有話可說,有真情實感。在《小麥的來歷》這一活動主題中,課前我們要組織學生通過訪問農民或者身邊的人,了解在小麥生長的不同時期農民付出的辛苦勞動;生活在城市、遠離農村的同學可以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與農業人員交流,也可以上網查閱相關的資料。《身邊的農業》這個活動主題中,課前可以請同學們分小組了解林業、牧業、漁業、種植業農民的辛苦勞動。教師要將教材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資源,指導學生課前探究,為課上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2.教師要注重補充音像資料或圖片,讓學生既能夠聽到農民的辛苦勞動,更能夠看到農民辛苦勞動的場景。教師要適當補充相關的圖片或音像資料,讓學生切實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體會到農業生產中科學技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