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師大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三單元燦爛的歷史文明教案
* 印刷術: 師問:活字印刷術是怎樣產生的?討論:古代印刷術對于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影響? * 指南針: 師:人們說指南針使海船有了“眼睛”,這是為什么呢? * 火藥: 師問:火藥都有什么用呢? 4. 播放四大發明的錄像,學生進行總結。 (二)動手實踐 1. 教師說要求: 1)學生說說活字印刷的制作過程。 2)小組合作實踐活字印刷的過程。 3)步驟要求: ①準備鉛字的活字。 ②排版。(根據鉛字組合一句話) ③拓印,感受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 4)集體交流,(小組代表演示過程)師生評價。三.活動總結: 1. 師:正如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贊譽:“四大發明改變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狀態,又從而產生了無數變化。” 2. 總結全課。 2)印刷術 3)指南針 4)火藥學生活動:動手實踐,體驗活字印刷的制作過程。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課題 祖先的科學技術成就 課型 新授 第2課時(共2 課時)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 敬仰古代科學家的勤勞和智慧,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識與能力:知道張衡和地動儀,祖沖之和圓周率;了解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的領先地位;探究和分析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理解社會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關系;培養學生能夠分析地圖,尋找圖上信息的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過程與方法:在分析、探究、體驗過程中,認識我國的科學技術成就,分析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體會古代科學家的勤勞和智慧。 教學重點 知道張衡和地動儀,祖沖之和圓周率;了解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的領先地位; 教學難點 分析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體會古代科學家的勤勞和智慧。 主要教法 講解、自主探究 教具 課件 學法指導 采用學生分析資料、研討地動儀原理、計算圓周率等活動形式。 板書設計 三.祖先的科學技術成就 張衡 地動儀 祖沖之 圓周率 教 學 過 程(含 時 間 分 配)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 1. 教師出示張衡和祖沖之的照片,讓學生說出他們的名字。【教師板書:張衡 祖沖之】 2. 師問:你們知道嗎?在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環形山,其中有兩座山是以他們來命名的,他們到底對世界做了什么巨大貢獻呢? 3.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張衡和祖沖之的故事和貢獻。二.新授:(一)初步交流、感知: 師:課前搜集關于張衡、祖沖之的人物介紹、發明故事的資料。(二)了解張衡和地動儀及祖沖之和圓周率 * 張衡和地動儀 1. 師:出示5.12地震的一些資料。 2. 師:談談在現代社會中,快速獲得地震信息的重要性。 3. 通過看錄像,進一步了解古代時張衡發明地動儀,以及工作原理。 4.師:地動儀的發明有什么重要意義? 1.學生嘗試說出他們的名字 2.學生談談對張衡和祖沖之的了解。讓學生初步介紹這兩個人物的故事。 1.學生談談地震給人們造成的危害。 2.對比古今測量地震的方式不同,對于人們帶來的災害的不同。 3.學生了解地動儀給世界人們帶來的意義。 教 學 過 程(含 時 間 分 配)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 祖沖之和圓周率 1. 師:說一說∏值在數學中的作用。 2. 看錄像,了解在祖沖之和圓周率。 3. 體驗活動:測量車輪周長和直徑,進行∏值計算,感受古人在創作過程不易。 4. 師:通過計算,你有什么感受?三.拓展延伸: 1.師:你能談談兩位科學家對世界的貢獻。 2.師:除了我們剛才了解的中國兩位著名的古代科學家,你還對哪些科學家有了解? 3. 教師總結全課 1.學生根據數學知識,說一說。 2.學生可以兩個人為一組,一位同學測量遠的周長和直徑,另一位同學負責記錄,然后兩位同學共同計算圓周率。 3.學生談談。 1. 學生做總結 2. 學生談談對其他科學家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