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師大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三單元燦爛的歷史文明教案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教案(首師大版)
課題古老的絲綢之路課型新授授課時間 月 日(星期 )第 1 課時(共 2 課時)教學目標情感與態度: 認識絲綢之路開通與交往的艱辛,感受東西方不同文化的特點與魅力,體會平等、友好往來的重要。知識與能力:知道絲綢之路的起點及所到達的范圍;知道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歷史代表人物;知道絲綢之路是一條聯系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的重要橋梁;認識、理解不同文化的交往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過程與方法:在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中,知道絲綢之路及重要歷史代表人物在東西方交往過程中的作用,感受東西方不同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教學重點為什么要開辟絲綢之路及絲綢之路開辟的意義.教學難點能夠認識到絲綢之路是一條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通道,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影響和推動了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社會歷史的發展。主要教法講授、探究、體驗教具相關課件和錄像學法指導通過課下搜集資料、閱讀、觀察、分析的學習過程,體驗這樣的學習方法。板書設計
4 古老的絲綢之路西漢(漢武帝)——張騫——多年的歷史中國(長安)——————————————————歐洲、非洲 7000多千米 友好交往 政治 經濟 文化 教 學 過 程(含 時 間 分 配)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1.出示石榴樹照片,詢問學生:圖中是什么?(石榴)追問:你知道石榴的原產地在哪里嗎?2.教師出示地圖,指出伊朗和阿富汗的位置。距離如此遙遠,石榴是通過怎樣的渠道傳入到我們這個地區的?3.板書:古老的絲綢之路。(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古老的絲綢之路)。二、探究問題,交流研討1.師:關于絲綢之路你都知道什么?(副板書:基本情況)·起點:長安(今天我國的陜西省西安市,是個六朝古都,歷史上很多朝代都在長安建都)。(教師配合學生的發言用課件演示起點長安的位置)(板書:中國(長安))·最遠到達的地方:(教師配合學生的發言用課件演示最遠到達的地方)(板書:歐洲、非洲、西亞、中亞……)·全長:7000多千米。(板書:7000多千米)·途中經過的地方:(塔克拉馬干沙漠、塔里木盆地、帕米爾高原、河西走廊……)·名稱由來:預設:·由來a:教材p77頁·傳遞的最大宗的商品(教師補充:當時西方人以穿“絲綢”為榮)補充:周穆王的故事。·通過絲綢之路傳遞的物產:傳入我國:——植物: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美洲的棉花、煙草、蕃蓍等(課件:植物)——飲品: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課件:葡萄酒)——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課件:汗血馬)——(手)工業品: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文化與科技:印度的佛教、音樂、熬糖法、醫藥,西亞的樂器、金銀器制作、天學、數學(課件:佛教,數學)我國傳出: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絲綢、茶葉、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制品,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養蠶絲織技術也是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的。(課件演示典型的物產)2. 學生看課件圖想像:這曾經是一條什么樣的路?用詞來形容一下(繁榮、繁忙……)1.學生:石榴原產于伊朗、阿富汗等小亞細亞國家。2.指名質疑: 3.學生說: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1.學生交流課前學習的內容。2. 指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