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1、學生們分完后提問:你是怎樣分的?每份幾根?
2、出示題目,學生口答。
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求每份幾根,就是把8平均分成( )份,求每份是( )。
3、學生們齊讀。
二、新授
1、教學課本第37頁例題。
(1)情境引入。
有3個小朋友數(shù)學學得非常好,而且還在最近的一次數(shù)學競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老師準備了6枝鉛筆,如果把它們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得多少枝?
提出要求:你能幫老師分一分嗎?
(2)請學生裝們用小棒分一分。
(3)提問:“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幾份?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4)通過剛才分小棒,實際就是把6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寫成除法算式:6 ÷ 3= 2
提問:在算式中,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說明:這道算式結(jié)合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就是: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指名學生說說算式含義。
2、教學除法算式里各部分名稱。
邊講邊把“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寫在算式相應(yīng)的數(shù)下。
練習:課本第38頁“想想做做”第3題。
指名學生讀一讀,再齊讀。
3、小結(jié)。
通過例題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幾,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4、教學“試一試”。
(1)出示圖,請學生們口述圖意。
(2)學生獨立完成。
(3)集體訂正。
5、小結(jié)。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38頁“想想做做”第1、2題。
可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再填空。
2、要求:用圓片擺一擺,并出示題目。
(1)學生們動手操作,指名板演。
提問:分好了之后說說幾個幾是10?
(2)學生填寫算式,每填一個算式都說說算式的含義。
(3)比較:這兩題分別要求我們怎么分的?得出的兩道算式在含義上有什么區(qū)別?在式中每個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4)小結(jié):每幾個一份,求一個數(shù)可以分成幾份,或者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幾,都用什么方法計算?想一想除法算式可以表示哪兩種意思?
3、課本第38頁“想想做做”第4題。
請學生結(jié)合今天的學習,說說題中各個算式的含義。
第三課時:除法(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初步體會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及求異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教師說明本節(jié)課的練習內(nèi)容和練習目的要求,并板書課題。
二、指導(dǎo)練習
指導(dǎo)學生完成課本第39~41頁“練習四”第1~10題。
1、“練習四”第1題。
先讓學生按題意要求進行操作和思考,并寫出相應(yīng)的算式和得數(shù),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2、“練習四”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進行核對。
3、“練習四”第3題。
練習時,可先讓學生畫一畫,分一分后再列算式。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4、“練習四”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核對。
5、“練習四”第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