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
b.學生判斷,并說明為什么是平均分。
c.小結(jié):什么樣的情況下,才稱作“平均分”?
3.教學例2。
(1)出示幻燈。提問:你在圖上找到了什么?有幾只小猴子,幾只桃子?
教師邊敘述,邊出示題目。
提問:“每只小猴子分2個桃”,我們怎樣分?幾個幾個地分?
(2) 教師演示:
a.把2只桃子分給一只小猴,提問:分完了嗎?再拿幾只桃子分給第2只小猴?
b.再把2只桃子分給第2只小猴。提問:分完了嗎?怎么分?
c拿最后2只桃子分給第3只小猴。提問:結(jié)果分給了幾只小猴?
(3)6只桃子,每只小猴分2個桃,可以分給幾只小猴?
想一想,老師剛才是怎樣分的?
請學生自己一邊分,一邊說說分的過程。
(4)提問:請說說剛才我們是幾個幾個分的?為什么?
4。試一試。
(1)教師示范操作分小棒:拿出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先拿出2根放一堆,再拿2根又放一堆``````一共分成6堆。
說明:每2根放一堆,就叫“每2根一份”。
提問:這里的小棒可以看作幾個幾?這說明12里面有幾個2?
(2)照樣子分一分,說一說。
(3)學生填書。
(4)提問:剛剛在分小棒,分桃子時,我們都是幾個幾個的分的,這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31頁“想想做做”第2題。
(1)第一幅圖是什么?
說明:把5塊餅干作為一份,就把它們?nèi)υ谝黄稹?br>請學生照樣子把剩下的餅干每5塊一份,圈一圈,再填一填。提問:這些餅干我們是怎樣去分的?
(2)生獨立完成第2幅圖。
(3)提問“我們在分這些物品時是怎樣分的?屬不屬于“平均分”?
2。操作練習。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了( )份,12里面有( )個2。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分成了( )份,12里面有( )個6。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1)請學生看圖,了解意。
(2)請學生用小棒,或直接在圖上圈圈,畫畫的方法來分一分。
(3)根據(jù)分的結(jié)果完成填空。
四。全課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什么叫做平均分?幾個幾個地分屬不屬于平均分?
第二課時:分一分(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行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通過動手操作初步學會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知道每份是多少。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
學具準備
12根小棒,1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平均分的含義。
二。新授
1。教學課本第32頁例題。
提問:樹上結(jié)了幾只桃子?要分給幾只小猴子?要怎樣去分?要求什么?
“平均分給2只小猴”是什么意思?
(2)教師示范分法,每只小猴1個。
提問“現(xiàn)在2只小猴手中桃子的個數(shù)是不是一樣?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3)請學生們用8個圓片代替桃子,按老師分桃子的方法,先試著分一分。
(4)引導學生們看書例3的桃子圖。
提問:我們剛才是幾個幾個去分桃子的?
請學生說說分桃的過程。
(5)小結(jié):當我們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小猴時,我們可以一個一個去分,直到分完,最后分完,最后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的個數(shù)同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