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3
實驗方法:實驗時,讓1個學生舉著“月球”繞“地球”公轉,在公轉的過程中持球的學生要注意始終讓“月球”的白色部分始終對著“太陽” (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規定),其余學生站在內圓(“地球”)的位置觀察所看到的“月球”上的明亮部分的情況。當“月球”依次通過“公轉軌道”上的8個位置(事先標記好)時,讓站在“地球”上的同學全力觀察球的白色部分(“月相”)并把它及時畫下來。
8.學生實驗:
19.組織學生分析、交流各自畫下來的“月相變化圖”,并與課開始時教師出示的的月相圖片進行對照,同時聯系自己的平常所見,總結出月相變化形成的原因。
10.閱讀指南車信箱,了解月球幾歷法的相關知識。
三.拓展活動 觀察月相的變化
連續觀察并記錄農歷一個月的月相變化,對照游戲記錄分析。
月球單元 復習題
編寫時間12月23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一、填空題:
1.月球是個球體,距地球約38.4萬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個月球才有一個地球大;
2.由于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傳播。
3.月球不會(發光發熱),但能反射(太陽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
4、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
5、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留下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足跡。帶回了月球上的(巖石)和(土)的標本,從此人們對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6、直到17世紀,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才首次用望遠鏡觀察了月球。這以后人們對月球的觀察不斷深入,但只是停留在用望遠鏡觀察月球(向著)地球的一面。
7、我知道的關于月球的神話故事有( )( )
8、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9、月球上最顯著的特征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
二、判斷題。
1、月球表面上有高山也有平原,還有許多環形山。(v)
2、月球是地球的衛星。(v)
3、月球的引力相當于地球引力的6倍。 ( x )
4、由于沒有大氣,月球的天空是黑色的,即使在白天也可以見到星星;由于沒有大氣,月球上沒有晨昏蒙影的現象,白晝和夜晚都是突然降臨的。(v )
5、由于沒有大氣,就無法保住水分。即使在月面巖石中,也沒有發現水分。沒有大氣和水分,月球上空就沒有云霧,更無雨雪。(v )
6、由于沒有大氣和水分,月球上溫度變化劇烈。(v )
7、由于沒有大氣和水,也就沒有生命,月球上一片荒涼,死氣沉沉。(v )
三、選擇題
1、月球圓缺的樣子,叫做( c )
a、月暈 b、月食 c、月相
2、月球有圓缺變化,兩次月圓之間相隔的時間是(a )
a.農歷一個月。c。農歷兩個月。d。農歷半個月。
3、xx年10月15日,我國宇航員( a )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在太空中繞地球飛行了14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