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3
教學目標
1.能從能量的角度重新思考已經學習過的相關內容(流動的空氣)并提出問題,能運用已有知識做出假設性解釋。
2.能根據器材設計實驗探究熱能和機械能之間相互轉化的問題。
3.根據觀察到的現象,結合科技史資料,能總結出關于能量轉化的科學結論。
4.能運用探究后的科學結論判斷生活中的熱能變化情況,并能說出是怎樣變化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樂于探究熱能變化的秘密,感受能量世界的奇妙。
2.了解科學家發現熱能奧秘的大致歷程,知道科學總是在不斷被拓展或超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科學知識
1.知道摩擦可以生熱。
2.認識到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搜集關于尤利烏斯•洛塔爾•邁爾、焦耳、赫倫探究熱能奧秘的歷史資料(文字、圖片、影像等);紙風車在燃燒的蠟燭上方轉動的演示實驗裝置。
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一端閉合另一端帶有膠塞的鋼管、繩子、水等。
學生準備:橡皮筋。
一.教學導入
1.提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轉化嗎?
2.演示(燃燒的蠟燭產生的熱能使紙風車運動起來),并向學生指出:站在能量的角度,你能從這個變化現象中提出什么問題呢?
3.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歸納學生的問題。
4.過渡:讓我們從研究橡皮筋的“熱情”開始吧!
二.活動 橡皮筋的“熱情”
1.布置任務:把橡皮筋先碰一下自己的額頭,快速來回拉幾十次橡皮筋,再將它碰一下自己的額頭。描述橡皮筋前后兩次碰額頭的感覺,說一說橡皮筋的“熱情”是從哪里來的?
要求:每個小組分好工,拉動橡皮筋和感受溫度變化的不能是同一個人,以防止無關因素的干擾。
2.學生實驗、匯報交流。
3.教師補充一些摩擦生熱(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實例(如:磨刀時,刀子發熱了;冬天為了取暖,可以使勁摩擦兩只手;從高處坐滑梯滑下來時,臀部會有灼熱感等等。)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能量的轉化。
三.活動 “沖動”的橡皮塞
1.提出問題:熱能是否能夠轉化為機械能?
2.作出假設并說出依據。
3.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想辦法使鋼管變熱并且讓封住鋼管口的橡皮塞沖出來。
4.實驗探究,獲取事實,實驗情況交流。
5.提供科技史資料(書中兩個指南車信箱的資料),再次獲取事實。
4.得出結論: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5.判斷應用:說說才第58頁的圖中哪些地方有熱能,它是怎樣產生和消耗的?
3. 電表轉呀轉
編寫時間11月24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從文字資料和科學圖片中獲取電能產生過程中的能量轉化的相關信息。
2.能根據問題制定好家庭用電情況調查計劃,會對電能表正確讀數,會識別并使用正確的計量單位。
3.能對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判斷,并能夠初步提出節能的措施。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進行科學調查以及提出改進意見過程中的樂趣,培養堅持不懈、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意識到應用能量轉化的科學技術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同時懂得節約用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