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3
a.楊利偉 b、費俊龍 c、聶海勝
4、xx年9月24日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中執行航天員出艙活動任務的宇航員是( b)
a.楊利偉 b、翟志剛 c、聶海勝
5.月球圍繞地球( a)公轉
a.自西向東 b、自東向西
四,在空格里寫出看到的月相的日期
(農歷 ) (農歷 ) (農歷 ) (農歷 )
第6單元 我們怎樣做判斷
1 我們怎樣做判斷
編寫時間 12月25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教學目標
1.閱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能推想出他進行正確判斷的理由。
2.回顧已經經歷的研究活動,會用歸納推理的方法認識事物。
3.回顧已經經歷的研究活動,能應用演繹推理的方法判斷某些事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閱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后能意識到探險不但需要勇氣和毅力,還需要科學的思維方法。
2.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掌握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科學知識
1.知道合理地歸納和演繹才能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
2.初步認識演繹推理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將單元頁上的信息制成課;2.關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資料(要求圖文并茂、可以做成課件);3.研究昆蟲時的過程性資料。
學生準備:整理記錄表。
一.教學導入
1.課件出示:單元頁上的幾個特寫畫面,再配上富有哲理的小詩。
2.過渡:在科學研究中經常需要我們做出各種判斷。
二.閱讀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
1.出示:關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資料。
2.提問:哥倫布做出了怎樣的判斷?他是怎樣做出這樣的判斷的?
3.學生回答問題。
4.教師引導學生挖掘、補充故事中沒有交代出來的推理過程,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5.明白“什么是推理和判斷”:判斷是由概念組成的,推理是由判斷組成的。我們怎樣做判斷,重點應該放在“怎樣做”(即從一個或幾個已知判斷中得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過程,也即推理的過程)
6.過渡:我們總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一些事物做出推想和判斷。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是怎樣做出這些判斷的?說一說做出這些判斷的思考過程和理由。
三.活動 怎樣進行推理和判斷
1.出示:研究昆蟲時的過程性資料。
2.回顧、整理自己的學習過程。
通過《蠶寶寶的一生》的養殖活動知道蠶的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4個時期。再通過蝴蝶、蜜蜂等動物的資料找到他們具有的共同特征:變態。最后通過蠶蛾、蜻蜓、蝗蟲、螞蟻等實物的觀察,對這些動物的身體進行比較(它們的身體由幾部分組成?每部分是什么樣子?它們的身體有什么相似之處?),通過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舍去非本質的東西,抽出它們的本質特征歸納總結出昆蟲的共同特征。(這是一個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歸納推理過程,屬于不完全歸納),最后利用這個概念觀察其他小動物是否具有這樣的特征,以此來判斷它是不是昆蟲(這是演繹推理中的三段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