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湘教版)3
4.全班交流。
5.匯報交流,提升認識: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的重要。
(匯報時引導學生從利弊兩方面進行,教師還可以加進事例予以補充。)
(地表變化的奧秘) 復習題
編寫時間11月12日 執行時間 月 日 總序第( )個教案
一、填空題: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
2、(巖石)和(礦物)是組成地球的重要物質,也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寶貴資源)。
3、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于( )年( 5)月( 12 )日,震級為( 8 )級。
4、我國東漢時期的科學家( 張衡 )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自動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
5、(溫度 )、(水 )、(植物 )等都會對巖石的變化產生作用。
6、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地殼運動),地殼的巖層在受到巨大的擠壓時發生(褶皺),(褶皺)突然(斷裂)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動。
7、礦產資源是地殼在長期發展與演變過程中的產物,一般分為:(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等。
8、(火山)是地下熔融的巖漿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發)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危險、最可怕的自然災害之一。但火山活動也有有益的一面,能把地下的鐵、銅、硫、鋁等礦產搬上來。
9、早在多年前,我國就開始利用(煤)做燃料冶煉鋼鐵,利用(天然氣)做燃料煮鹽。
10、常見的礦物有(煤)(石油)(金礦石)(任填3種)等
二、判斷題。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的。有的變化是在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有的卻是一個比較迅猛的過程。( v )
2、 不同的巖石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據巖石的特征,可以鑒別巖石的種類。( v )
3、 礦物的顏色、形狀、透明度、光澤、條痕以及軟硬,是辨認礦物的重要依據。( v )
4、 地球上的礦產資源是有限的,我們要合理利用它們。( v )
5、 煤是由于地殼的變動,古代的樹林被埋在地下,與空氣隔絕,并長期受到高溫高壓的作用,而逐漸形成的。( v )
6、 地震發生時,應立即切斷電源、氣源、打開出口。 ( v )
7、震級的數字越大,表示地震強度越大,破壞性也就越大。( v )
8、各種礦物都需要一定的條件才能形成。聚集在一起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物教做礦產。( v )
9.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時,想到了用煅燒并澆水的方法來破除河道中的巖石。 ( v )
10、化石可以告訴我們關于地球的歷史及生物進化的許多信息。 ( v )
三、選擇題
1、 煤層在形成過程中,由于地殼的變動,有的接近地面,可進行( b )開采。
a露天 b 地下 c 鉆井
2、 鉛筆芯的主要成分是( c )。
a 鉛 b 石英 c 石墨
3、 將燒熱的巖石放在冷水中,反復幾次后,巖石破碎了。這個模擬實驗告訴我們( b )對巖石的變化是有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