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3
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所扮演就主要是“超市”的角色了,學生可接觸的資源畢竟有限,如果在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浪費時間,將不利于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準備的有:
信息方面:書籍、聲音、圖像、影視、網絡等;
工具與材料方面:剪刀、筆、紙、膠水、透明膠帶、繩子、小刀、氣球、木塊(片)、飲料瓶、泡沫塑料等――如果平時有意識地收集一些廢舊材料,這時便可以放在用場了。
最后,將搜集到的事實與證據(jù)進行整理,形成一篇小論文。
【應變參考】
教材上是采用了先扶再放的思路,首先呈現(xiàn)了一個詳細、完整的搜集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一定非得這樣。也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各自獨立開展研究,搜集資料,最后互相交流。
第八單元 青蛙的一千個朋友
教材說明:
這是《事實與證據(jù)》單元的結束課文,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一項科學調查的事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尤其是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方法。
本課先由一件有關畸形青蛙的案例引入。學生首先要閱讀課文,了解這件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有哪些人參與,他們做了什么,是怎樣做的。教師在學生閱讀前應該提示他們參考課文旁邊的問題,隨時把答案記在下面。在學生了解本課主要內容之后,教師要求他們將零散的答案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整理出本課的線索和脈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從“偵破”經歷中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步驟。
其實,對本課課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本身就是一種從文獻和資料中搜集事實和證據(jù)的方法。這一單元是“探究的探究”單元,是對前面所學的科學探究方法和能力的綜合訓練,并為此后的探究活動打下基礎。教材以一件生動翔實的科學探究案例作為探究內容,運用多種方法對探究活動的每一個步驟進行鞏固,如觀察、提問、猜想、假設等,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他們懷著更大的興趣去關注周圍事物,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
“青蛙的一千個朋友”單元安排了三項教學內容:“一千個小偵探找青蛙”、“科學小偵探通關記”、“做青蛙的朋友”。
“一千個小偵探找青蛙”從一個探究活動“青蛙的一千個朋友”入手,讓學生在閱讀中分析問題,自己找出答案,并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的脈絡。
“科學小偵探通關記”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事實與證據(jù)”在探究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做青蛙的朋友”是前兩課的拓展和延伸,不僅有動手制作、互聯(lián)網活動,還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生活中經歷的一件事,用探究的方法去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在本冊中是一個綜合能力訓練,在今后的科學認知過程中,僅僅是一個開始。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時,要關注更多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將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學校、家庭延伸到社會,這是本單元的更高要求。
1、一千個小偵探找青蛙
目標:
讓學生閱讀并分析一個科學探究活動,從中找到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方法,學會有目的、有計劃、按一定順序進行探究活動。
準備:
彩筆,空白紙,青蛙的圖片
怎樣進行:
1、 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先出示青蛙的圖片:這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它就是人類的朋友,害蟲的天敵——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