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案例)
三.優化統計圖.
教師:請各小組修改統計圖.修改之前先來欣賞幾幅復式條形統計圖.
(學生看得很認真,仔細,有的開始討論應該怎樣修改自己小組的統計圖.在討論修改中學生對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談談從你們組的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呢
學生1:(一邊展示自己組的統計圖一邊說)我們組的同學都是單手比雙手投的遠.
學生2:我們組一個同學單雙手投的一樣遠,一個雙手比單手遠一點,其余幾個都是單手比雙手遠很多.
學生3:我們組也都是單手比雙手投的遠很多.
學生4:我們組單手投球距離平均比雙手投球距離遠3.6米.
學生5:我們組同學單手比雙手投的遠7米.
學生6:我知道了單手投球比雙手投球遠.
四.群體互動,鞏固練習.
1995-1999年我國旅游業發展很快,城鄉居民平均每年旅游消費迅速增長,下表是1995-1999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人均消費情況.
元
年份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城鎮居民
464
534
600
607
615
農村居民
62
71
146
197
250
1995-1999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人均消費情況統計圖
城鎮居民
農村居民
年國內旅游人均消費/元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年份
1.把作業紙上的統計圖補充完整,遇到困難可以求助其他同學和老師.
2.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小組同學互相提問,互相回答.)
(此時學生們提出的數學問題,有了很明顯的差別.弱勢群體提的問題只需用加減法就可解決,并且大部分是模仿別人.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
五.回顧反思
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我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親身體驗與感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因為教師給出"統計過程"方面的知識再多再好,學生沒有具體的體驗和認識,也無益于認知結構的構建.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統計方法,自己分工合作.利用方格紙等學具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進行學習,讓學生學會主動從統計的角度去觀察生活,讓學生有獨特的想法,有新穎的做法,有不同的見解.從制作中,比較中及群體互動中,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這種形式比起老師一步步講解來得更快些,更有效果.本節從課外的實踐活動到課堂上的統計圖的制作,每一步的教學都是開放的,互動的,為學生自主探究營造了一個很好的空間.統計教學的真正價值不是以學到統計知識的多少來衡量的,而在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獲得一種策略,經歷一種過程,學會一種眼光,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點評】
這節課教師營造了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參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合作交流,又有獨立思考,還有激烈辯論.課前的實踐活動調動了學生對這一節課學習的積極性及興趣,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主交流與探索,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與群體互動,逐步實現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建構.在完成統計圖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體驗數據的作用.這節課的練習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注重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
點評:雁塔區教研員秦曉利
聯系電話:043
e-mail:
"起跑線"教學案例
——西安市雁塔區翠華路小學 陳愛玲
[教學內容]
六年級上冊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