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案例)
生1:蛋白質含量符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符合.
師:完全正確,你是如何得到的
生2:通過計算,求得這頓午飯中蛋白質含量為27.45克, 脂肪含量為3.25克,碳水化合物含量為41.65克,其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與營養師的建議出入較大
師:既然小明的午餐營養不均衡,那么營養師會給他什么建議呢
生3:營養師會建議他多吃點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一些的食物.
師:哪些食物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一些呢
生4:豆制品,雞蛋,牛肉的脂肪含量較高,面粉,米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
教師:很好,那么就請大家按照營養師的建議,給小明也給你們自己設計一份既好吃又營養的午餐,好嗎
(學生組內設計食譜)
(點評: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教師注重搭橋,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教師的學法指導很好.)
四,發展應用,鞏固新知
說一說自己平時午餐吃什么
算一算自己午餐的營養情況
和同桌議一議自己的午餐營養符合標準嗎
為自己設計一份午餐食譜.搭配時注意考慮維生素等其他營養成分.
(點評:在發展應用環節中,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判斷自己的午餐是否合理,進而進行調整和合理的安排,可以說既掌握了數學知識,也起到了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作用,發展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的奧運會題材入手,通過了解奧運會運動員訓練期間的營養食譜,初步了解和感受營養配餐的重要性.營養搭配和學生日常生活聯系密切,學生的求知欲望強烈.小資料的學習采取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閱讀圖表,從圖表中獲取數據的能力.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操作,思考與交流的機會,本節課力求把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始自終在課堂上做主人,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在多角度多方法的解決問題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與發展.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教師注重搭橋,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在發展應用環節中,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判斷自己的午餐是否合理,進而進行調整和合理的安排,可以說既掌握了數學知識,也起到了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作用,發展了學生的應用能力.營養配餐安排在數學與體育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之后.學生還沒有學習有關比及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在實際計算營養含量的時候,只能依靠 100克食物某些營養成分含量表進行推算.而對于如150克,180克等不是100克的一半或整倍數的數量學生就較難進行計算.如果把本節課調整到第四單元:比的應用之后學習,那么學生學習的興趣,解決問題的效果會更好.
〖案例點評〗]
營養搭配與學生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時;本課是實踐活動課,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的教學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機會,使之開動腦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營養食譜,并從中了解和感受營養配餐的重要性.體會營養搭配和學生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點評:雁塔區教研員秦曉利
《復式折線統計圖》教學案例
西安高新國際學校 鄭飛燕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60頁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甲乙兩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的數據,并讓學生分別用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表示,一方面是課前的對學生進行前提診測,幫助學生回顧已學知識;另一方面,為學生的認知沖突提供條件,當學生通過問題思考,發現單式折線統計圖有時很難反映出需要的信息,根據前面所學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很容易就會想到把兩圖并一圖,得到復式折線統計圖,并在描述數據,讀圖分析的過程中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