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案例)
生2:只量彎道就可以了.
生3:為什么
生2:因為所有直道都是相等的.
師:彎道兩邊是兩個半圓,兩個半圓組成一個圓,只要知道半徑就能算出彎道長度.
生1:用c=2πr可以算出每圈彎道長.
生2:知道內圈半徑和跑道寬就可以.第一道:c1=2πr;第二道:c2=2π(r+道寬);第三道:c3=2π(r+道寬x2),依次類推…
師:聽明白了嗎 誰愿意重復一遍.
生3,生4復述.
師:小組內互相說說.
小結:運動員跑步時要經過彎道.彎道外圈比內圈長一些,因此起跑線的位置不同.起跑線位置相差多少,要看彎道長度差多少.
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師:我們學校準備修操場,根據以下信息,你能幫忙設計起跑線位置嗎 (大屏幕出示效果圖)翠華路小學跑道全長200m,彎道最內圈半徑15m,每條跑道寬1.2m,現有4個跑道,請你設計起跑線的位置.
師:先獨立思考2分鐘,在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完成.
匯報結果:
生1:我們組計算出每道長,再求差,差值就是起跑線的位置差.
生2:我們只計算彎道差,兩個彎道即一個圓,用2πr-2πr.
生3:其實致用半圓周長差乘2就可以了.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能用剛剛學習的知識解決學校跑道起跑線的問題.
四,回饋練習,鞏固強化
1,師邊敘述邊出示:長安大學操場跑道周長400m,彎道內圓半徑45m,跑道寬1.2m,學校運動會上,六年級舉行400m賽跑,小明在第一道,小麗在第三道,小麗應該比小明起跑線提起多少米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在課本44頁.請打開書看一看,算一算,在書上填一填.
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研究了起跑線的問題,下節上體育課請同學們到體育老師那里了解一下關于起跑線還有什么知識.
作業:1,到體育老師處做調查;
2,查資料:有關"起跑線"問題;
3,到標準體育場親自調查體會.
[課后反思]
" 起跑線"一課,是新課程中的新內容,對教學起點,深度和廣度的把握是我設計這節課時苦苦思考的問題.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根據課標倡導的理念,在對教材作了充分理解之后,我課前做了學生調查,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對體育非常感興趣,關于起跑線的知識也了解一些,因此,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進行了優化,把需要學生調查的內容列入新課教示,在尊重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整節課學生思維活躍,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和諧.
[點 評]
本課的最大特點是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每位學生都知道跑道外圈比內圈長,在組織教學時分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情境導入,在質疑中產生探究的欲望;第二層自主探究,這里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討論起跑線的定位,理解位置差,明確位置差的計算方法;第三層學以致用,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設計思路清晰,層次遞進.
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了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用心思考,動口表達,小組合作,使學生始終在輕松,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中體驗教學,探索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問題的解決能力,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每一個孩子在教學學習中都得到了發展.
營養 配 餐(教學案例)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紅星小學 張碧穎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 六年級上冊 數學與體育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呈現我國運動員積極備戰2008奧運會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材引入了營養配餐的活動,并提供了一些營養成分的小資料.在"試一試"中教材呈現小明的午餐,鼓勵學生直觀判斷這頓午飯選擇得好不好,也就是所攝入的營養成分是否全面,充足."好"與"不好"體現在數學中,應當是配餐符合一定"數量"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依據營養師所提供的標準,能讀懂表格,根據表格中提供的每100克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含量,去實際的算一算.需要注意的是配餐中要討論的營養成分比較多,教材只討論人們獲取熱量主要來源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再考慮維生素等其他營養成分.總之,本節課是讓學生經歷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營養配餐的過程,進行有關營養成分的簡單計算.通過營養配餐的活動,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生只要能夠知道營養配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即可,不必做很復雜的練習,老師們在教學和評價中要控制難度和復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