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三年級)
動及趣聞樂事,描述新奇的游樂設施。
二、 講授新課:
1、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課本圖例。師生進行談話:(1)17頁上左、右及右二等三幅照
片的內容是什么?(2)各幅學生作品畫的項目是什么?
2、啟發學生回憶:你們去過兒童樂園嗎?玩過什么游樂活動?有何感受?說說你最喜
愛的游樂項目,為什么喜愛?
3、教師小結:兒童樂園里有各種各樣的游樂設施,新奇有趣,真好玩兒!
三、布置作業:本課的作業是選畫一項游樂項目。游樂園里的游樂項目很多,今天我們以表現其中一項你記憶最深、最有興趣的項目,把這項游樂活動的設施、環境及人物一一畫出來。
本課的作業要求以色彩完成,首先把主體物象的顏色畫好,然后再涂上環境色彩。
四、學生開始作業。
五、講評。
課題:自行車 (寫生畫)
教材分析:
兒童喜愛獵奇好動。自行車的奇特構造及可騎動是很吸引兒童去觀察和坐騎的。現
代的自行車外型構造日新月異:男裝車、女裝車、變速車、山地車、兒童自行車……眾
多的型號使兒童覺得新奇有趣。通過教
師的生動引導觀察,使學生理解它的形狀特點及結構關系之后,將使學生興致勃勃地想
運用自己的畫筆把它畫出來,再加上教師以正確的畫法指導,復雜的自行車就會展現在
孩子們的畫幅中了。
教學目標:
通過自行車寫生,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他們抓住物體的特征精細描寫
的技能和嚴謹的學習態度。
作業要求:
認真觀察自行車的外形特征,用線條精細地把它畫出來。
課前準備:
1、 選擇兩輛特點不一的自行車供寫生用。
2、 備好寫生用的畫具:鋼筆或鉛筆、圓珠筆。
教學過程:
一、講述課題及要求。自行車是人們常用的簡便交通工具,小型的童車也是小朋友
喜愛的活動玩具。自行車雖然零件不少,整體結構骨架雖很簡單,但必須理解,理解之
后,只要按照課本所示的作畫步驟從大體形入手,再把各部分一一畫下來,一輛真實的
自行車就會出現在你筆下。不信,大家試試看。
二、講述觀察方法及作畫的步驟。觀察一輛自行車先從大的結構骨架特點著眼,用
幾何形概括其各部分的形狀,以便對整輛車有大致的認識 (重點觀察車頭、三角架、車
座、車輪),再仔細了解各部分構造的細節。繪畫時也與觀察方法一致,先從大的結構畫
起,再畫到細部。(教師在黑板演示畫出自行車的基本骨架,再畫細部,簡要地講述自行
車的寫生步驟。)
三、學生作業:分別選好位置、角度,開始作畫。教師巡視指導,指導學生開個好頭,
并逐一細致地表現細部。(最好把自行車布置在室外進行寫生練習。)
四、講評。
課題:二方連續 (剪紙)
教材分析:
二方連續是圖案藝術的一種形式。它是以一個單位紋樣,向上下或左右兩個方向連續排列而成的,這是它的規律法則。
二方連續的排列形式有散點、直立、斜立、波浪等不同的骨架,具有重復、連續的形式美。
二方連續的用途很廣,日常生活中,人們廣泛應用這種圖案紋樣作裝飾,如建筑物的護欄,仿古建筑物的門棍、柱廊,紡織物的花邊,陶瓷器皿的邊飾,報刊的題花及邊緣的裝飾等等。教師可啟發學生留意觀察。
以折疊剪紙方法制作二方連續紋樣,應先使學生領會其構成特點,懂得用折、畫、剪、
貼的方法剪花邊是學習二方連續紋樣最基本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