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第二冊完整版)
第十八課 丑小鴨和白天鵝
教學目標:
1、學習折、剪、畫、粘帖的方法制作丑小鴨與白天鵝;
2、運用點、線、面、色裝飾美化丑小鴨。
教學重點:
丑小鴨與白天鵝的紙工設計制作。
教學難點:
丑小鴨與白天鵝的形象特征;丑小鴨的裝飾。
教學過程:
一、課前鼓勵學生了解丑小鴨的故事,注意天鵝與鴨子的特征。
二、教師講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看:丑小鴨的故事。
說:丑小鴨與白天鵝的樣子。
想: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
二、觀察分析教材提供的學生作業。
思考:你喜歡哪個制作?為什么?你準備選擇什么工具、材料?它的樣子、動作是怎樣的?你喜歡用什么圖案、色彩去裝飾美化它?
模仿制作教材提供的制作步驟圖。
嘗試:用什么方法可折疊、剪貼出飛翔和游水的白天鵝?
三、分享評價。
1、展示作品,互相評價。
2、用作品與同學表演丑小鴨的故事。
四、教學評價
我學會( );
我能用( )。
教學反思:教學過程中注意結合丑小鴨的經歷,挖掘其人文內涵,針對兒童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挫折進行教育。
第十九課會伸縮的動物
教學目標:
1、學會學習:自主探究,學會制作會伸縮的動物。
2、學會做人:小組合作學習,與同學共同游戲表演。
3、學會愛美:動物造型特征鮮明,色彩裝飾生動美觀。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紙材制作會伸縮的動物。
教學難點:制作會伸縮的動物的方法探究。
教學過程:
一、 課堂引入
學生以小組形式,欣賞各類動物圖片與會伸縮的動物玩具,引發學習興趣。
二、 課堂發展
活動一: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組學習方法來進行制作會伸縮的動物的探究學習。
活動二:用廢舊材料制作會伸縮的動物,培養環保意識。
活動三:利用自己制作的會伸縮的動物,游戲表演童話與課本劇。
三、 課后延伸
1、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的會伸搜的動物。
2、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會伸縮的動物。
四、 教學評價
1、學習習慣;色彩的對比搭配;探究思維能力的養成;游戲表演的組織能力。
2、會伸縮動物的作品整體美;小組合作的愉快程度;主動參與游戲表演的效果。
教學反思:動物是兒童喜愛和樂于表現的素材,本課教學中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以“玩中學”為理念,在培養兒童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兒童的創造潛能。
第二十課 我們的動物樂園
教學目標:
1、運用折、剪、貼、面等平面與立體造型知識與技能創作紙模型動物。
2、在欣賞的過程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在合作創作中學會與人交往、互助、資源共享。
教學重點:
運用對折、三折的方法及剪裁手繪的方法創作立體的野生動物紙模型。
教學難點:制作出有趣、生動、特征明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