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第二冊完整版)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感受與激趣)
1、聽一聽:創設情境,教師播放一段《大自然的聲音》(有小鳥叫聲)供學生欣賞后討論:你聽到了什么的叫聲?
2、看一看:教師播放一段小鳥的錄像片或展示圖片,然后討論:你看到了哪些小鳥?有什么樣不同的形態和花紋?
3、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見過的、喜歡的小鳥的色彩和形態。
4、演一演:教師或全體學生表演小鳥的各種姿態和動作,進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小鳥的故事。
活動安排
二、活動一、(學習與嘗試):
1教師出示課題“快樂的小鳥”,通過觀察引導學生析小鳥形態結構(頭、眼、嘴、身體、翅膀、尾巴、腳、羽毛、色彩、花紋)。
2、小組合作閱讀教材,探索小鳥的畫法。
3、分小組嘗試小鳥接力畫游戲。
三、活動二、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作品中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和不同的小鳥形態,同時啟發學生可運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手法,表現不同形態、色彩、花紋的小鳥形象,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活動三、(合作與表現):
1、學生自由組合,組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在大紙上畫一群快樂的小鳥。
2、教師協作關系,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表揚個性探究型作業,同時鼓勵學生添加上背景。
五、活動四:(分享與評價):
1、各小組將作品擺放到展區內,教師組織學生互相欣賞,分享創作樂趣。
2、學生談感受體會:我學會了什么?我懂得了什么?我有什么新的發現?我有什么好建議?
六、課后延伸
鼓勵學生課后收集了解有關小鳥的資料,講一個小鳥的故事。
教學反思:本課注重引導兒童根據自己的意愿,在活動中“自由”作畫。
第六課 昆蟲王國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昆蟲的色彩花紋及形體特征進行造型活動。
2、在欣賞比較中探究昆蟲的有關知識。
3、在游戲活動中,嘗試畫、撕、擺事實的多種表現方法與體驗合作的樂趣。
4、感受多視點的細節觀察與表現;體驗合作游戲與分享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以多種昆蟲造型與合作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表現興趣。
教學難點
線條的表現方法——疏與密;把握“對稱”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在教室放置掛滿昆蟲的樹枝,以樹枝為載體進行故事引入有關昆蟲的童話。
二、讓學生尋找樹枝中的秘密,在活動中觀察、探究有關昆蟲的知識,并注意引導學生分辨害蟲與益蟲。
三、利用圖片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欣賞更加有趣的昆蟲形態。
四、讓學生模仿昆蟲動作與造型,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昆蟲的結構與特征。
五、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的體驗選擇自己喜歡的昆蟲進行繪畫活動。
六、教師巡視與輔導。
七、組織評價活動。
教學反思:學生在創作中構圖飽滿、造型夸張、用色鮮艷、對比強烈、構思獨特,很多作品襯托出主體。
第七課 大魚和小魚
教學目標
知道大小對比、疏密對比的繪畫表現方法,并懂得運用。
能與小朋友一起畫魚。
能與小朋友一起進行以魚為主題的紙造型游戲。
教學重點
以大小魚的造型與畫面構成游戲,激發小朋友的表現興趣。
教學難點
學習畫、擺、剪的基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在學生剛進入教室時開始播放《海底總動員》。說一說:剛才看到了哪些魚,是什么樣的,并讓學生用動作表現。
二、讓學生介紹自己所知道的大魚和小魚,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魚。在畫時注意構圖。啟發學生注意魚的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