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多篇,教學實錄2篇)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①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 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速讀課文,夸夸這對父與子。
2.質疑:①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中為什么反復出現(xiàn)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交流: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 課后拓展,延續(xù)“親情”
1.自由組成小組,在課后排演廣播劇,制成錄音帶,然后大家在一起聽一聽,評一評。
2.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
第一課時
↘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nèi)容及學習要求。
2.談話導入:對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體會。出示一段贊頌親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
收集到的別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師自己撰寫的:(親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燭光,撕開夜幕,指引前進的航向;親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陽,驅走嚴寒,給人們帶來溫暖……)讓學生齊讀。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讀了以后,相信大家對這段文字,對親情的可貴一定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 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學生通過查字、詞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邊讀邊動筆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檢查認讀生字新詞。
3.指名分部分輪流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4.檢查自讀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①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②讀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 再讀課文,直指重點
1.再讀課文,說說課文所寫的是怎樣的一對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
2.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人物,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3.質疑: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組內(nèi)探討,交流各自的初步認識。
第二課時
↘ 抓住重點合作研究
1.深讀課文,看看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2.品味詞句。
(1)關于父親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關鍵詞語是品味的重點: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父親說的這一句話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為什么反復出現(xiàn)?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②“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答案可以有差異,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用抒情性的語言進行小結。③“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shù)匕驯硎緯r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可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也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對比中領悟──如果把這句話改為以下的句子,你認為好嗎?“他不停地挖著,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