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人教版)
(四)《連連夯》
《連連夯》是一首在打夯時唱的勞動歌曲,屬于打夯號子類。多為一領眾和形式(也有少數是齊唱的)。領唱者往往就是集體勞動的指揮者。《連連夯》就是連續不停打夯時所唱的號夯。詞多即興編唱,有時也引用某些戲曲唱詞,唱詞內容除與勞動相關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類的內容。節奏鮮明、鏗鏘活躍、節拍工整,重音突出,音調質樸開朗,雄壯熱烈,高亢有力 ,與勞動動作緊密配合,展現了一幅熱火朝天的勞動圖景。歌曲為2/4拍子,五聲徵調式。曲式結構為變化重復的一段體結構(單一部曲式)。開始的4小節為歌曲的上句,之后有兩小節的重復,其音樂主題是由動機 發展而成,嘹亮、高亢的歌聲,激發起人們的勞動熱情;接下來的4小節是歌曲樂段的下句,它是上句的變化發展,十六分音符的運用顯得十分活躍,以流暢的進行停留在調式的主音上,構成這個樂段結束。再接下來的4小節是樂段上句的重復,曲調由音樂變化主題發展而來,前兩小節在中低音區,而后八度向上大跳,使情緒高漲,最后4小節是樂段的下句完全再現,使全曲完滿結束。歌曲短小精煉,適于勞動中歌唱,音樂顯示出北方黃土高原高亢、開朗的特色。
(五)《船工號子》
《船工號子》是影片《旋渦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號子》的音樂素材和結構特點創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現船工勞動的男聲獨唱曲。廖云、孑農作詞,常蘇民、陶嘉舟作曲。《川江船夫號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內長江流域的一種船工勞動號子,由8首不同特點的號子聯綴而成。行船時,通過號工的領唱來指揮、協調大家的動作。領唱部分旋律婉轉,裝飾音較多,常用遠距離音程,和唱部分節奏富于變化,常與領唱交織重疊,構成多聲部合唱。每種號子有不同曲調,可以獨立唱,也可以聯唱。其中,有表現在平靜江面上航行時唱的悠揚動聽的《平水號子》和《下灘號子》;有發現險灘后,準備投入緊張戰斗時唱的、堅定有力、充滿信心的《見灘號子》;而在闖灘奪險與兇灘惡水搏斗時,唱近似吶喊的急促緊張、氣氛強烈的《上灘號子》與《拼命號子》。這首歌曲由多段不同的號子聯綴而成。號子實際演唱是“一領眾和”,而在這首獨唱曲里, 與獨唱相呼應的是伴奏,它不僅渲染了氣氛,而且起到“眾和”的作用,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歌曲用了4/4、3/4、2/4三種拍子,五聲羽調式和宮調式。曲式為多段聯綴結構(或稱多段體結構)。由羽調式開始的第1小節是歌曲的引子,它把我們帶進一個寬闊江面的意境之中。接下來的5小節,由慢板轉入中速,其曲調好似“平水號子”中“號工”的領唱,豪放而有氣勢 ,間奏好似“船工們”的呼應,堅定有力;第7小節至第10小節的曲調進行,好似《見灘號子》,它告訴我們,前面就是險灘,要做好與驚濤駭浪搏斗的準備,節奏緊湊,語氣剛毅;第11小節至14小節的曲調進行,好似《上灘號子》,3/4拍,歌聲與伴奏緊密呼應,隨著速度的加快,情緒逐漸高漲,氣氛越來越緊張;第15小節至38小節的曲調進行,好似《拼命號子》,這是全曲最緊張的段落。表現船工們拼著性命與驚濤駭浪頑強搏斗的場景,造成全曲的高潮;第39小節至43小節,速度漸慢,曲調的節奏拉長,表現戰勝了險灘,闖過了灘關后的勝利喜悅心情;接下來的兩小節的間奏,把我們帶入《下灘號子》意境之中,第46小節至62小節曲調進行流暢抒情,船工們唱起舒展、悠揚的歌,駕船在濤聲中平穩地航行,曲調結束在宮調上,把我們帶進這美麗的江河景色中;第63小節至歌曲終了,是歌曲的尾聲,從 這個樂句起,用移位的方法,重復幾次,最后停留在調式的徵音上,即: ,而最后的 這個在高音區的結束,表示船工們駕船遠去,留下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