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人教版)
(三)《我愛你,塞北的雪》
1.作者簡介:劉錫津 (1948~) 作曲家。山東長島人。1961年從事音樂工作。曾入中央音樂學院進修作曲和指揮,F在黑龍江省歌舞團工作,作有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等。
2.歌曲分析
《我愛你,塞北的雪》是一首由六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歌曲。第一、二句寬延、舒展,是北國雪原的傳神描繪,這里的旋律透露出一股清冷的氣息。接著歌詞節奏漸漸收緊,旋律漸漸揚起,在“你是春雨的親姐妹”處形成高潮,然后舒緩地下行,用十分有特點的曲調 1 — —
結束。歌曲后面還有一個樂段結構的尾聲,曲調來自開始的樂句,是它的變化發展,造成全曲的完滿結束。最后全曲在如醉如夢、喃喃自語的吟哦中結束。這是一首藝術歌曲,歌曲的鋼琴伴奏對塑造音樂形象起了重要作用。歌曲的開始第1~2小節在高音區出現 這樣一個音型為音樂的背景,好似飄灑的雪花,把你帶進一個“北國風光,萬里雪飄”的意境中。第3~4小節在低音區的和聲襯托下,中音區奏出歌曲的主題引子,第5~6小節后悠揚的歌聲表達出對這自然美景的贊嘆。這個伴奏音型烘托著歌聲到第14小節,接下來伴奏音型有了變化,在樂句的停頓處,高音區出現 這樣的音型,好似風將樹枝上的雪花吹落一樣飄灑而下。第18小節后,右手高音區又以八度形式彈出副旋律,音響豐滿加厚與歌聲呼應推向高潮,左手仍是和聲襯托,到樂段的結尾,又回到開始的意境中,使我們感到對這樣的美景贊嘆不已,無限眷戀之情。
3.演唱者介紹《我愛你,塞北的雪》由殷季梅演唱。
殷秀梅 1956年出生在黑龍江省鶴崗市。自小喜歡唱歌,小學、中學都是學校的文藝骨干, 后考進了鶴崗市文工團。1976年被借調到黑龍江省歌舞團任獨唱演員,后被中央廣播文工團調入。1981年她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沈湘教授進修,演唱水平取得很大的提高。她在1985年春節晚會上演唱《黨啊,親愛的媽媽》和《幸福在哪里》,引起了全國聽眾的注目。殷秀梅的聲音具有內在、含蓄、深沉、厚實的特色。她把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這首歌里那正下著大雪的迷茫天空的朦朧景色和孕育著春天,蘊含著希望的情感表現得十分準確。
學唱《踏雪尋梅》
學唱此歌前,一是要聆聽范唱,從中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緒與速度。二是朗誦歌詞,可以用吟詩的方法,也可以用按歌曲節奏讀歌詞,還可以用兩個聲部誦讀歌詞,其中一個聲部按歌曲節奏讀“叮當叮當”,要求咬字清晰而有彈性 ,力度適中起烘托作用。歌譜比較容易唱,可以先聽教師彈或唱第一聲部,特別要注意
兩句弱拍起唱節奏的準確把握。教師可以用吸氣控制節奏。二聲部只有一句的音準較難唱,可以單練!短ぱ⿲っ贰返难莩褂脤Ρ鹊姆椒ǎ诟惺艿幕A上把握體驗速度、力度及唱法的變化與情感表達之間的關系。如可以變換速度唱;可以按力度記號唱,也可以取消力度變化唱;此外還可用連貫抒情的唱法和彈性跳動的唱法加以對比?傊雎、試唱、對比是學習歌曲增強音樂表現力的重要方法。
即興為《踏雪尋梅》配人聲或打擊樂器伴奏
實際上這很有助于歌唱的表現。歌曲的二聲部“叮當”聲就是一種伴奏形式。如果覺得難,可以簡化成一種固定旋律音型或更簡單的固定如節奏音型如: 等。至于打擊樂器,可以用自制的、自尋的音源如敲擊玻璃器皿、瓷器、鐵釘子、搖鈴當……;也可以用雙響筒、串鈴、三角鐵等打擊樂器模擬驢蹄聲、驢脖子上的鈴聲、雪花飄落的聲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