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人教版)
教唱時,要注意準確起唱,不搶拍。老師可通過指揮手勢引導學生。學生也可用指揮劃拍的方法輔助學唱。
教唱的過程中,要自始至終地注意情感表現問題。為了表現好歌曲的感情,要適當地引導學生解決呼吸、句法及圓潤而自然的歌唱聲音問題。為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可鼓勵學生設計歌曲的演唱形式。如:領唱、合唱、用哼鳴伴唱等。
這首歌曲的二部和聲十分規整簡潔,對表現歌曲的情緒來說很有效果。因此,要盡量唱好二聲部合唱。
3.《拉庫卡拉查》具有民間舞曲的風格,要用稍快的速度和歡樂的情緒演唱。在教學方法上可參照《紅河谷》的教學建議來設計。如果已經學會了《紅河谷》這首歌,也可引導學生對兩首歌作比較。
演唱《拉庫卡拉查》時,鼓勵學生用打擊樂器為其配伴奏,或模仿墨西哥舞蹈進行參與。 參與中重在學生的創造性表現,不在技術問題上過份要求。
(二)聆聽《平原,我的心》、《我們堅決不動搖》和《化裝舞會》
1.要完整的聆聽音樂。要引導學生注意歌曲、樂曲鮮明的民族風格,尤其是它們的節奏特點。如:霍羅波舞節奏,可用稍快的三拍子節奏感受、體驗、表現;搖滾節奏,可用課本“實踐與創造”的第三題來感受、體驗、表現;探戈節奏,可用下面的提示來感受、體驗、表現。
2.為導入本課課題,可讓學生聽幾個拉丁美洲音樂片段,讓學生來聽辨、判斷,進而深入課題。
3.為使學生感受、體驗、理解拉丁美洲民族民間音樂的特殊風格,除了認真聆聽、演唱作品外,要適當地講解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如:地理、歷史、文化、習俗等。要掌握適度,講解要少而精。
第四單元 勞動的歌
一、教 學 目 標
(一)能夠對我國各地、各民族的勞動號子和勞動歌曲感興趣,喜歡演唱、聆聽教材中的號子和勞動歌曲。積極參與結合學習號子的創造性活動。
(二)能夠演唱具有濃厚勞動氣息的《軍民大生產》和《翁嘿呀》兩首民歌,演唱時能夠表現出歌曲緊密結合勞動的特點。并表現出這兩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區特色。
(三)通過學習、演唱《軍民大生產》、《翁嘿呀》和聆聽《哈腰掛》、《連連夯》、《船工號子》,體驗號子和勞動歌曲的特點與風格。
(四)知道勞動號子的音樂特點,初步了解勞動號子和創作勞動歌曲的關系。
二、教 材 分 析
(一)《軍民大生產》
《軍民大生產》又名《邊區十唱》、《解放區十唱》。1945年作曲家張寒暉用隴東民歌《推炒面》的曲調填詞改編而成!锻瞥疵妗肥菑V泛流行于甘肅東部的著名打夯號子!盾娒翊笊a》表現了當年陜甘寧邊區軍民響應黨中央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號召,踴躍投入開荒生產的熱烈情景。這首歌當年在陜甘寧邊區曾廣泛流傳。原曲有10段歌詞,后被選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改為現在的5段詞,歌詞內容表現開荒、紡線、習武等勞動、戰斗生活,歌詞中還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勞動特色的襯詞,渲染了歌曲熱烈、歡騰氣氛,特別是第5段歌詞,增加了隊列口號聲,更顯威武、雄壯,表現邊區軍民們的樂觀精神!盾娒翊笊a》為c商調式,由六聲音階寫成。演唱形式為領唱和齊唱,具有勞動號子“一領眾和”的特點。曲調健壯豪邁,多采用同音重復與跳進相結合進行,有很強的動力感。節奏堅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組成,顯得緊張有力量。全曲由兩個樂句構成一段體(單樂段)結構。第一樂句(第1~4小節)分為兩個樂節,第1、2小節采用重復主音的手法,第3、4小節強調“徵”音,形成模進。第二樂句(第5~9小節)的前三小節為快速的切分節奏及連續的十六分音符節奏,與前面的節奏形成鮮明的對比,將歌曲情緒推向高潮。最后兩小節鏗鏘有力,是全曲的歸納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