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人教版)
學唱歌曲《洛累萊》
教師以良好的范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范唱要注意以敘述的口吻,平靜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吐字,使學生對《洛累萊》的故事有初步印象。此后在學唱曲譜時先要讓學生邊聽邊分析歌曲哪幾句大致相同,哪句完全不同,找出一、二、四句旋律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這樣既易學又避免出現錯誤。學唱時還要讓學生關注不完全小節與弱拍起唱,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標出換氣記號。例如第一句: 并以正誤對比的方法體會只有正確的換氣才能保障音樂的情感合理發展,否則會破壞音樂情感的表達。三段詞應當在演唱的情感上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學生學會調整自己的音色、速度、力度。怎樣調整更好,可以由學生邊討論邊試唱,最終由自己決策,教師只起“點撥”作用,而不要包辦代替。英文歌詞可與英語課配合學習。
欣賞《魔法師的弟子》
此曲是一首深受聽眾喜歡的作品。學習起始可以有許多途徑, 例如借助于學生對故事梗概的了解、借助于課本中的圖畫、借助于電腦音樂課等使學生初步了解音樂的序奏、諧謔曲和結尾三部分。通過反復聽和模唱諧謔曲拎水的主題:
達到能背唱的程度。在每一遍聽此曲時要提出不同的問題:如拎水的主題出現過多少次?它主要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在速度、力度、音色上有什么變化?這些變化和故事情節的發展、魔法師、魔法師弟子的形象、心態有什么關系等。上述的問題應視學生的程度加以選用。切切注意音樂欣賞不需要大段時間的討論,對于疑惑不解的問題要靠聆聽解決。至于對作者迪卡斯的了解,教師可在欣賞之后,讓學生自己去看書、去思考、去評論,并可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問題。如:你是否喜歡這首樂曲,為什么?為什么這部樂曲被認為是最具獨創性的?
欣賞樂曲《黃鶴的故事》
由于全部聆聽這部作品需要20分鐘,所占用時間較長,教師可以用節選的方法組織學生聽。例如樂曲開始的引子主題、呈示部主部和副部的主題——老馬、黃鶴,展開部官老爺主題等。然后可以鼓勵學生課后自己完整地聽。當然,如果教學時間允許,學生也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圖及譜例更完整地聽一遍。
音樂劇《三個小和尚》的創作表演
可以在第一節課上布置第二節的后半節表演,也可以第二節即興創作并表演。可以用全班集體設計念經的節奏、挑水、抬水、沒水吃的節奏,然后分組尋找適當的音源進行表演。
例如回旋曲的主部念經都用相同的節奏:
邊念邊敲出木魚聲。而插部可以為甲、乙、丙三個和尚 —— 一人挑水吃、二人抬水吃、三人 沒水吃,設計不同的節奏,創作或選擇不同的樂器音色進行伴奏,再請三位學生扮演。主部可以全班或全組伴奏,插部則可由少數人伴奏三位學生表演。音樂劇的創作與表演是藝術綜合形式的學習,對學生藝術綜合能力的提高極有價值,教學中要予以重視。音樂劇的創作與表演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一定要明確。不要指手劃腳束縛學生的手腳。但是教師仍然要發揮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評價別人、完善創作及表演的作用。此外,還要注意教學節奏、秩序的調控,以使學生在創作與表演過程中全面提高。
第六單元 冬之韻
一、教 學 目 標